(新春走基層)夜幕下的鋼軌“精調師”
中新網廣州2月21日電 題:夜幕下的鋼軌“精調師”
作者 王瑋 郭軍
平穩舒適,是高鐵的“名片”。能在時速300公里的列車上穩穩當當地立起一枚硬幣,離不開毫米級別的鋼軌精調工作。
有這么一群鐵路工人,他們常常在夜晚列車停運的“天窗”時間里,爭分奪秒地進行鋼軌精調作業,保證鋼軌平順,列車安全行駛。
他們要對高鐵鋼軌的軌距、水平、高低等參數進行細致調整,讓幾百甚至上千公里的高鐵鋼軌的細微變化始終保持在毫米級。測量、調整、驗收,這三道程序說起來簡單,操作起來卻工作量巨大。高鐵每走過10公里僅需要2分鐘,但完成10公里的線路精調,卻需要13天。
近日,廣州南高鐵工務段韶關高鐵線路車間的精調隊正對京廣高鐵廣東段進行精調作業。

“保障春運安全,對我們來說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車間副主任梁萬志帶隊沿著鋼軌一路精調到了樂昌。樂昌的大瑤山隧道群是他們精調的最后一段,也是要求最高的一段。列車行駛在京廣高鐵最長的隧道群,所產生的壓力甚至會超過飛機飛行時的氣壓,鋼軌之間哪怕是2毫米的誤差,都會影響旅客的體驗,甚至行車安全。
大瑤山是原始山嶺,晚上8時許,汽車一路盤山而上,途中的險峻彎道多達206處,他們要開上2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工作點。長大隧道為了保持結構穩定,可供人員出入的通道只有3處,隊員們上道之后就要先推著幾百斤的工具材料走上5公里。

夜晚隧道外面氣溫低至幾度,而不通風的隧道里卻十分悶熱,剛走到作業地點,隊員們就已經滿頭大汗,喘氣呼吸急促。來不及休息,大家就擼起袖子,抹了一把汗便趕快投入工作。
第一步是測量,這全靠隊員手中的道尺給出的數據,兩根軌枕之間被稱為“一空”,300米線路的500多空要來回測量3遍,第一遍為精調提供數據,第二遍讓左右兩根鋼軌逐漸平順,第三遍驗收精調質量,彎腰起身的動作,每個人每個晚上要重復500多次。
調整是硬功夫,幾千個各種型號的軌距調整塊是他們的“法寶”,不斷替換這些調整塊,就能讓兩根鋼軌的間距、水平在零點幾毫米之間細微變化。隊員們調完一空,緊固扣件,還要再往回量上一空,便能保證軌道始終平順。

走一空,調一空,再量一空,在這連續重復的動作中,進度一點點推進。2個半小時后,3個作業小組先后完成作業,測量人員開始進行最后的數據復測,梁萬志跟在軌道檢測小車后面,直到波形圖在電腦上劃出一條完美的直線,他們的作業便圓滿完成。
翌日7時,徹夜未眠的作業人員從大瑤山隧道群返回工區,匆匆洗漱后,很快進入了夢鄉。(完)

- 專題:2024年新春走基層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12日 11:37:38
- 2025年05月12日 11:22:49
- 2025年05月12日 11:05:18
- 2025年05月12日 09:59:12
- 2025年05月12日 09:55:36
- 2025年05月12日 09:52:27
- 2025年05月12日 09:48:55
- 2025年05月12日 09:33:18
- 2025年05月12日 09:30:44
- 2025年05月12日 07: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