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音樂節觀察:演員扎堆,流量狂歡
中新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 任思雨)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音樂節”三個字頻頻占領各大熱搜榜單。憑借沉浸式體驗與強大的娛樂社交屬性,音樂節變成了撬動文旅消費市場的新支點,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成為年輕群體的假期出行潮流。
但是,一邊是熱搜高掛,一邊是網友吵架,今年音樂節市場紅紅火火的同時,也在激烈競爭中暴露出了一些不和諧的問題。
音樂節激活假期消費力
“但愿一會兒唱這首歌的時候,高鐵飛過,大家把鏡頭一搖:‘愛你的每個瞬間,像飛馳而過的高鐵’。”
“五一”假期的武漢仙人掌音樂節,歌手老狼指著舞臺一側的鐵軌說,希望經典歌曲《虎口脫險》唱響時會有高鐵經過,后來他唱到“愛你的每個瞬間,像飛馳而過的地鐵”時,遠方恰好有一輛高鐵疾馳而過,引起現場一片歡呼。
這個歌詞與現實完美卡點的巧合,被許多網友評為今年最浪漫的音樂節瞬間。

音樂享受疊加高情緒價值,如今,以音樂節、演唱會為代表的演出市場,正在為目的地城市的旅游收入帶來顯著拉動效應。
觀演、住宿、餐飲、交通、購物……一場音樂節,可以短期內吸引數十萬乃至上百萬游客,串聯起周邊豐富的消費場景,這種“觀演+旅行”的沉浸式體驗模式,也成為了激活城市旅游消費的新動力。
一組5月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北京超級草莓音樂節開幕首日便有3萬觀眾奔赴現場,延慶世園公園周邊酒店入住率100%;持續三天的天津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共吸引超10萬人次,創下國內三日制音樂節售票紀錄,并帶動周邊產業消費超6000萬元。
音樂節的影響力,不止體現在北上廣等大型城市。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五一”假期各地音樂節特色鮮明,中小城市音樂節崛起,凸顯下沉趨勢。在江蘇常州舉辦的太湖灣音樂節共吸引了超過95%的市外樂迷、超七成的省外樂迷,帶動超過6.5億元的周邊消費;在安徽滁州舉辦的“葫蘆果音樂節”則推出了“音樂節+景區”聯票優惠,進一步拉動假日消費。
演員紛紛試水音樂節
每年小長假,都是樂隊、歌手的“特種兵”趕場時間,薛之謙、二手玫瑰樂隊五天跨五城,老狼、趙雷、痛仰樂隊四天連演四場,都已不是新鮮事。
而今年“五一”演出市場最大的變化是,眾多演員、網紅開始扎堆跨界音樂節。岳云鵬、羅云熙、張新成、張晚意、趙露思……多位演員在音樂節的舞臺首秀刷屏,也給社交平臺帶來源源不斷的討論話題。

演員怎么都跑來音樂節了?自舞臺陣容陸續官宣,樂迷與粉絲們就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近年來,各大音樂節的演出成本逐漸走高,票價也在一路上漲,而越來越同質化的嘉賓陣容也令許多觀眾審美疲勞,在演出市場消費逐漸趨于理性的情況下,不少音樂節則要面對虧損與取消的狀況。
于是,在一波又一波大咖歌手入場后,手握爆劇自帶粉絲的演員也開始成為音樂節的重點邀請對象。音樂節需要流量和票房,需要吸納更多新人入場,而演員也樂于展示“表演音樂兩開花”的個人魅力,通過近距離互動穩固粉絲群。這種“雙向奔赴”盡管帶來爭議,卻也不失為一種互相助力的辦法。
這次登上音樂節的嘉賓里,有的曾是歌手或者音樂相關專業出道,有的曾唱過熱播影視劇的OST,從網絡反饋來看,現場觀眾對跨界嘉賓的舞臺表現沒有嚴重差評。但是,隨著如今音樂節嘉賓越來越“大雜燴”,舞臺之外的紛爭也愈演愈烈。
在音樂節開場之前,為了離偶像的舞臺更近一些,不少粉絲提前好幾天就自帶睡袋、帳篷去場館附近夜排,“圈地”占領宣傳位,不僅導致健康受損,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為搶奪應援區域大打出手的事件也接連不斷。
音樂節變罵戰?
“這個‘五一’音樂節,看到了N家在吵架。”有網友發文感慨道。“五一”期間,一些音樂節在統籌協調、現場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5月1日北京元氣森林音樂節中,落日飛車樂隊因為交通原因遲到,導致后續柳爽、鄭鈞、老狼、崔健等音樂人的演出時間均被壓縮,但每組嘉賓登場前的中場廣告卻沒有變化,最后崔健還剩一首歌時舞臺幕布就被關上,趙露思30分鐘的舞臺只剩下7分鐘,只得匆匆唱過兩首歌后離場。
當晚,“落日飛車遲到”“崔健沒唱完”“趙露思只唱了兩首歌”等話題霸榜熱搜,眾多樂迷紛紛發文抱怨現場停車太難、買水太貴、排隊混亂、塵土飛揚等問題,并將這場音樂節評為“體驗感最差音樂節”。
同一天,太湖灣音樂節也因超時陷入了輿論風暴。因為“羅云熙嘮嗑超時占用周深演出時間”以及爭搶應援位等理由,演員羅云熙與歌手周深粉絲爆發激烈的爭吵,兩方互相曬“證據”討論對方的超時時長,控訴在應援活動時遭遇的不公平對待。

演出結束后,羅云熙曬出了與周深的親密合照,5月4日,太湖灣音樂節組委會又聯合羅云熙、周深工作室共同發聲呼吁理性觀演,但至今未能平息粉絲之間的爭論。
回顧這個“五一”假期,幾場音樂節引發的爭議,暴露了行業在應急處理經驗不足、現場流程管理疏漏的短板。如今,眾多城市將音樂節視為文旅融合的抓手,但短時間的流量和熱度,不應該用專業的內容服務來置換。只有以音樂品質為基石,尊重樂迷訴求,建立健全專業化管理流程,才能讓音樂節真正實現社會效益與市場價值的雙贏,為樂迷留下值得珍藏的文化記憶。(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11日 15:04:06
- 2025年05月11日 14:59:38
- 2025年05月11日 10:48:54
- 2025年05月10日 14:07:30
- 2025年05月10日 12:18:19
- 2025年05月10日 08:35:25
- 2025年05月09日 21:36:29
- 2025年05月09日 16:54:19
- 2025年05月09日 16:39:20
- 2025年05月09日 16: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