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這次為什么沒談成?| 國際識局
中新網5月20日電(鄭云天) 當地時間5月15日,俄羅斯和烏克蘭雙方代表結束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會談。烏克蘭方面稱會談“毫無成果”。
這次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直接談判,難免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
一開始兩國總統出面喊話,俄總統普京提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直接談判,烏總統澤連斯基稱將在土耳其“等候”普京,好像兩人就要會面談判一般。美國總統特朗普也說,自己有可能也要加入會談。

但結果是,三個人的關系“過于擁擠”,所以其中兩個都沒去,就澤連斯基自己跑了一趟土耳其。而雙方的談判代表團除了達成交換戰俘的協議,其他“啥也沒談成”。
為什么談不成呢?
因為俄烏雙方的愿望、立場差得太遠。
從烏克蘭的角度來看,三年的戰事確實讓舉國上下疲憊不堪,想要憑借自身力量解除俄軍對其部分領土的控制,也屬于“白日做夢”。
但一方面,烏克蘭自覺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烏軍依托要塞化的城市建成區,足夠阻滯俄軍的攻勢,可謂“驅俄不足,自保有余”;另一方面,烏克蘭國內民意依舊十分反對“放棄領土”,這讓烏政府很難滿足俄羅斯讓烏克蘭放棄頓巴斯等四個地區和克里米亞的條件。
另外,烏克蘭顯然對俄羅斯缺乏信任。
在烏克蘭政府看來,既然《明斯克協議》無法阻止2022年的特別軍事行動,那怎么讓他們相信下一份和平條約能阻止下一次的特別軍事行動?
主張烏克蘭實現聯邦化的俄羅斯前總統辦公廳副主任蘇爾科夫已于2020年初下野,隨后俄烏兩國便向著危機升級而去,一發不可收拾。烏克蘭很難指望如今的俄羅斯決策層,會緩和對烏態度。
烏克蘭政府現在對談判表現出一種開放態度,可能只是因為這是“背后金主的要求”罷了。這也體現了本次烏克蘭危機中,烏克蘭政府缺乏足夠的自主性。
因為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高度依賴西方援助,其和談決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西方國家的態度。數次反擊戰都無果而終,很大程度上也是西方國家援助不到位,導致烏克蘭無法在戰略窗口期內形成有效攻勢。
對俄羅斯來說,目前戰場上以消耗戰為主,俄軍作為進攻一方,要面對較高的傷亡。但俄羅斯畢竟“家大業大”,這種對峙形勢對其相對有利。
這也是為什么,俄羅斯代表團在結束談判時有底氣高喊:“下次(烏克蘭要放棄的)就是五個州了!”
俄羅斯同樣可以看到,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西方不少積極援助烏克蘭的政府敗選下臺,這讓烏克蘭的外交環境快速惡化。
而且,俄羅斯同樣不信任烏克蘭。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在2014年之后依靠西方軍援,實現了再武裝化,對俄軍事威脅很大,這種形勢令俄羅斯很難接受。

如果倉促簽下一份停火協議,誰能保證烏克蘭不繼續發展軍事能力,威脅俄羅斯的安全呢?
從當前態勢看,如果俄烏雙方都沒有實質性談判意愿,且烏克蘭僅僅是為了敷衍西方支持者,才作出愿意談判的姿態,那么這種談判難以取得任何實質成果,實乃意料之中的結果。
未來的一段時期內,俄烏雙方可能還會側重于在戰場上贏得更多籌碼,用戰場形勢倒逼對方產生和談意愿。由此觀之,距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停火止戰,可能還需經歷漫長的過程。

國際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21日 21:56:21
- 2025年05月21日 20:40:11
- 2025年05月21日 18:35:17
- 2025年05月21日 18:29:13
- 2025年05月21日 10:57:52
- 2025年05月21日 10:55:58
- 2025年05月21日 10:06:23
- 2025年05月20日 15:04:11
- 2025年05月20日 07:37:54
- 2025年05月19日 14: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