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元炒到3000多元,過期膠片成“紙片茅臺”
中新網北京5月13日電(記者 謝藝觀)一拉、一撕,就能獲得明星同款照片,你心動了嗎?
近年來,一種復古攝影技術“撕拉片”在年輕人中流行。近期,更是在眾多明星示范下全網爆火。
花費幾百元只為得到一張膠片,年輕人為何愿為這場“過期浪漫”買單?
70元一盒的撕拉片被炒到上千元
今年“五一”假期,家住北京的小奧(化名)和朋友在東城區一家照相館,花費758元拍攝了兩張撕拉片。
不提供服裝及化妝服務,300多元一張的價格在照相界很是不菲。數碼技術當道的時代,一張膠片為何會賣這么貴?
公開資料顯示,撕拉片又名即顯像片,主要通過特殊的膠片結構和化學藥水實現快速顯影。使用專業的撕拉片相機進行拍攝后,需手動將相紙拉出。
這種技術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由寶麗來和富士等公司主導。但寶麗來和富士分別于2008年和2016年宣布停產,撕拉片也被宣傳為“拍一張少一張”的稀缺資源。
在北京西城區某照相館,店員表示,由于相紙已停產,店里不好進貨,曾經300多元拍一張的撕拉片已漲到560元,“貨源越來越少,價格也會越來越高。”
中新網搜索發現,目前北京能拍撕拉片的照相館,單張相片基本在300元以上。在三里屯一家自助照相館,店主告知,由于店內用的都是最新相紙,僅成本就在200元左右。
撕拉片的流行,也推高了二手平臺上相紙的身價。記者注意到,停產前70元左右一盒(10張)的富士FP-100C彩色撕拉片目前已被炒到1000多元,年份新的價格高達3000多元,被外界稱為“紙片茅臺”。

“拍一張少一張”,讓年輕人甘愿買單
撕拉片價格明顯已超出正常范疇,為何還會有那么多人爭相嘗試?
小奧表示,因為撕拉片被宣傳為“拍一張少一張”,雖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也相當于一次人生體驗。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記者,從消費心理與情感價值角度看,年輕人為“過期膠片”買單是對獨特體驗與情感寄托的追求。
“在攝影技術高度數字化、便捷化的當下,撕拉片這種復古成像方式帶來的‘撕拉’顯影過程以及獨特成像風格,給予年輕人區別于現代數碼攝影的新鮮感和儀式感。”
除了稀缺效應,這波撕拉片熱潮,還有明星效應以及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
此前,多位明星曬出拍攝的撕拉片,頗具氛圍感的出片,吸引大眾目光,并屢屢登上熱搜。在社交媒體話題宣傳下,也吸引年輕人爭相嘗試,以滿足社交需求和自我表達欲望。
從經濟價值衡量,幾百元拍攝一張撕拉片,似乎并不劃算。但對于有消費能力且追求個性化體驗的年輕人而言,就變得物有所值。
照相界正掀起一波“文藝復興”
撕拉片的爆火并不意外。近年來,照相界掀起一波“文藝復興”。
CCD、iPhone X、大頭貼......這些過時物件,搖身一變成為自帶氛圍感的出片神器。
在社交平臺,不時有人曬出由這些物件拍出的攝影作品,不高清帶來的磨皮感和膠片感,引來一眾愛好者。
以CCD為例,這種作為感光元件的相機,本已成為“電子垃圾”,但靠著這股“復古”潮流,在年輕人中流行,價格也一度水漲船高。

在江瀚看來,照片界掀起“文藝復興”,也是因為數碼攝影技術導致攝影作品趨向同質化,審美疲勞加劇,相比之下,復古成像方式憑借獨特成像風格、色彩和質感,滿足了人們對差異化和個性化的審美追求。
“這種對傳統技術的追逐和藝術風格的回歸,是對現代攝影技術過度發展的一種‘反叛’與補充。”江瀚稱,同時,明星效應、社交媒體傳播也在照片界“文藝復興”中發揮重要作用。
但趕潮流也有風險。一方面是機器和相紙在炒作之下價格虛高,另一方面拍攝質量也無法保證。
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由于相紙過期,成像和質量都存在問題。部分收藏者拿出過期膠片高價售賣,可能存在博取流量的因素。
在社交平臺上,一些網友曬出拍毀的撕拉片,并調侃,“營銷稱‘拍一張少一張’,結果拍一張錢包少三張,萬一拍壞,就是少六張。”
記者注意到,不少照相館也在團購平臺上發布拍攝須知。有照相館還明確,因撕拉片相紙均為過期相紙,可能存在漏液、漏光、缺角、變色等情況,不接受重新拍攝。
江瀚稱,這也提醒年輕人在消費時應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風,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真實需求作出決策。(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13日 15:58:27
- 2025年05月13日 11:05:15
- 2025年05月12日 16:08:36
- 2025年05月12日 13:31:15
- 2025年05月12日 11:00:24
- 2025年05月12日 09:36:07
- 2025年05月12日 09:30:32
- 2025年05月12日 05:48:42
- 2025年05月09日 15:08:41
- 2025年05月09日 15: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