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Z世代”工匠助力“大國重器”生產更具效率
中新網吉林5月16日電 (記者 石洪宇)每一塊材料都彌足珍貴,“Z世代”屈寧精準控制5條“機器手臂”,打磨著要裝配到武器上的零件。在先進的數控機床前,4名徒弟認真地記錄他的操控要點。
屈寧供職的吉林江機特種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承載著新中國兵工記憶的企業,為“大國重器”的發展做出過很多貢獻。近些年,中國軍工企業掀起“智能化”浪潮,這為青年工匠提供了發展舞臺。
車間里,屈寧是名副其實的“老師傅”。作為加工中心的操作工,除了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兵器工業技術能手等諸多榮譽,他還是廠里的關鍵技能帶頭人,累計開展各類攻關近百項。

“我們是軍工企業,生產線上的參數沒有經驗可以參考,只能靠自己摸索。”屈寧介紹,新建成的自動化生產線集成了眾多裝置,運轉起來耗時耗力。
作為年輕的產業工人,屈寧對工業編程頗有研究。他和幾名同事連續加班4個月,終于讓這條生產線運轉得更加順暢。屈寧認為,老一輩工人對各類材料的加工頗有經驗,但如今的規模化編程日新月異,需要年輕人接班,“我們要承擔起責任。”
實際上,剛接觸數控機床時屈寧遇到很多困難。他第一次編程加工“對刀”沒有找好角度,眼睜睜看著刀具“砰”的一聲撞上了要加工的零件。老師嚴肅地表示,數控設備價格不菲,要盡量避免撞機。
車間里,先進的數控設備、復雜的操作系統、密密麻麻的代碼,讓年輕人感受到很大壓力。好在工廠有優良的師帶徒傳統,屈寧白天看師傅操作,拿著筆記本抄寫代碼。同事們下班后,他主動加練,對著機床練習到深夜。

為了掌握一個關鍵加工參數,屈寧會同一個零件加工十幾遍,直到尺寸分毫不差。為了練手感,他常常在機床前站上一整天。在師傅的嚴格要求下,他通過仿真加工軟件反復驗證,完成5000余次模擬仿真。
兩年多的時間里,屈寧從一個技術“小白”逐步成長為掌握多種國內外數控系統操作方法的技能骨干。最近這兩年,碳纖維材料頗受軍工企業重視,他開始帶頭研究、加工這一材料。
屈寧說,他的業余愛好不多,但喜歡看閱兵及兵器展。有些中國武器“出圈”,讓他這個中國軍工人覺得很自豪。(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17日 19:51:16
- 2025年05月17日 17:53:40
- 2025年05月17日 16:23:03
- 2025年05月17日 13:43:58
- 2025年05月17日 10:58:38
- 2025年05月17日 10:32:57
- 2025年05月17日 09:27:12
- 2025年05月17日 09:24:10
- 2025年05月17日 08:37:25
- 2025年05月16日 20: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