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中國丨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中國如何找到突破口?

文/馮玲玲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在中國“雙碳”目標下,如何統籌好能源安全與能源轉型、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尤其重要。
在中新社國是直通車20日舉辦的“能源中國——統籌轉型與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下的產業動能煥新”主題活動上,多位與會專家表示,低碳綠色產業已成為中國以及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中國能源市場潛力巨大,新舊動能轉換的當口下蘊藏著發展機遇,也面臨重重挑戰。
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中國新聞網總裁俞嵐在代表主辦方致辭時表示,綠色轉型時不我待。近年來,中國在“雙碳”目標總領下錨定產業升級和綠色轉型發展方向,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深度融合,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做出了巨大貢獻。
低碳綠色產業快速崛起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指出,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在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容量、設備制造、綠色投資和市場發展等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綠色創新帶動了大量的綠色投資,已經成為現階段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經濟投資創新和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新動能之一。
談到政府應當如何在推動低碳發展中更好發揮作用,劉世錦稱,首先要堅持“雙碳”目標不動搖,穩定綠色轉型和長期發展的預期。其次要適時推出各級政府減碳量化指標,普遍推廣碳賬戶和碳核算,形成全面嚴格的減碳責任機制。現在“雙碳”目標已經確定,但很大程度上還是定性的目標,要逐步將其量化,落實責任。再次應收集并及時發布產業投資、生產消費方面的信息,供企業和消費者決策參考。

中國電建集團首席專家、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專家委員會主任彭程強調,中國應堅持能源安全優先,能源的飯碗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時,應充分發揮制造業強國的產能優勢,選擇符合國情的低碳轉型路徑。
如何選擇符合國情的低碳轉型路徑?
彭程指出,要貫徹“先立后破”的總方針。他進一步解釋說,“立”包括確立新能源的主體地位、推動調節性煤電適度發展和靈活性改造、發展水電和抽水蓄能,以及新型儲能技術等。同時,他也強調了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應保持煤電廠作為電力系統重要節點的角色,并發揮其在電力系統中的支撐作用。
低碳轉型路徑離不開能源國際合作。彭程表示,中國應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大勢,加強可再生能源領域合作;通過多方多元能源供給,保障中國能源安全;通過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增強中國在國際能源領域和綠色金融領域話語權。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表示,中國宏觀經濟目前總體上處于增長動能轉換的當口,綠色低碳領域的投資潛力正在不斷擴大。根據能源基金會及合作伙伴的估計,在未來的30多年的時間里,據不完全統計,綠色低碳領域投資潛力可達到140萬億元到20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未來30年,我們有理由認為綠色低碳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發展就可能成為新的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编u驥說。
在他看來,用電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會持續以4%到6%的速率上漲,這一需求必須要滿足,就得有新增裝機、新增發電,當下還不能完全用非化石能源?,F在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正處于非常好的發展階段,“風光”產業會在未來十年內成為主要實現“雙碳”目標的挑大梁行業。
如何統籌轉型與增長?
在新舊動能交替的當口,如何抓住機遇實現綠色增長?

在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看來,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建筑占據很大分量。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體現在三個方面:更節能、更多可再生能源應用、更健康舒適。
節能方面,仇保興建議建筑用能要計量數字化。他舉例稱,若給所有建筑安裝熱水計量表,按熱水使用量收取相應費用,將有助于減少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仇保興指出,熱泵使用方興未艾。熱泵在中國不僅是制造業輸出大項,而且目前歐盟的熱泵基本上也是中國造。“如果歐盟把中國的熱泵、太陽能、新能源汽車全部用高關稅的話,地球溫度會因此上升0.01度,就是氣候犯罪?!背鸨Ed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持續中心主任田智宇指出,統籌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要實現一系列觀念轉變。不僅要轉變能源資源觀、創新能源供需觀,同時也要深化開放觀。
他表示,實現這種轉變,中國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在激勵約束機制方面,不僅要嚴格綠色低碳相關約束,也要推動環境、生態、氣候等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推動資源環境要素和其他要素一體化優化配置,形成加快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
在安全問題上,田智宇認為,不僅要通過增加供給來保障安全裕度,還要注重安全和經濟性的統籌,重點是提升能源體系、產業體系的安全韌性,增強應對各種不確定難預料情形下的風險防控處置能力。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務副秘書長劉小詩指出,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傳統燃油車,標志著其發展進入全面市場化的新階段。然而,在新能源汽車戰略推廣過程中,仍存在推廣不均衡的問題。
劉小詩認為,想要進一步激發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潛力,需加大下沉市場的推廣力度,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動力性能和環境適用性優勢進行推廣。他同時提醒,新能源汽車規?;l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已從生產環節轉向使用環節,具體體現在補能、車險和售后流通三個方面。
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廢舊電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管理迫在眉睫。劉小詩認為,如何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模式、技術與標準是關鍵。

隆基綠能分布式事業群副總裁蔣東宇認為,與歐美國家不同,中國戶用光伏主要以農村光伏為主,它是一項優質資產,要把戶用光伏收益更大讓給農民。
他還對未來戶用光伏等發展提出建議:一是戶用光伏要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把收益更大讓給農民;二是要有消納,要有序配合電網改造;三要建立農村光伏和美麗鄉村的建設標準,在他看來無序發展會帶來很多隱患,要嚴抓工程質量;四是建議戶用光伏進城發展;五是關注戶用光伏的售后運維。
政策如何保駕護航?

金融方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原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指出,面對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的機遇,金融機構應以能效為核心,提高技術裝備效率,促進技改融資。未來一方面要發揮好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風險分擔功能,為不同行業設立專業性擔保機構。另一方面可引入商業保險機構,創新保險產品和服務。
葉燕斐還提到,圍繞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要促進新型城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打通新型城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堵點。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強調,綠色低碳發展需要與之匹配的政策。資源配置過程中,政府要有為,支持市場主體提高綠色轉型的積極性。
賈康表示,政府的政策調節體現為產業政策、技術經濟政策,它的必要性就是彌補市場缺陷。政府的政策理性應注意,政策一定是區別對待的,但區別對待的合理性需要以陽光化、專業化、法治化來保障,盡量提升合理化水平。與之對應的政府財政預算,要強調公開、績效取向、公眾參與,接受社會監督,這樣才能保證陽光化、專業化。

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看來,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期。一方面,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另一方面,全球對綠色發展需求潛力巨大,也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廣闊市場。
“實現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需要不斷克服諸多難題和挑戰的長期過程?!蔽虹骷握f,發展新能源并不意味著立即淘汰所有的傳統能源。
魏琪嘉強調,在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統籌發展和安全,著眼當下與長遠,兼顧能源安全可靠供應與綠色低碳轉型,保持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動態替代與安全平衡關系,加快建立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多元供應體系,協同推進煤、油等傳統能源的清潔化利用以及新能源的有效開發工作,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持續提升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水平。

國是直通車精選:
- 2025年05月08日 20:03:22
- 2025年04月28日 12:21:52
- 2025年04月18日 14:50:49
- 2025年04月17日 14:58:05
- 2025年04月13日 20:16:58
- 2025年04月13日 20:01:57
- 2025年04月13日 2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