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焦香,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男女邪恶做爰猛烈动图,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

更好激發城市活力 城市新版“全面體檢”套餐推出

分享到:
分享到:

更好激發城市活力 城市新版“全面體檢”套餐推出

2025年05月18日 09:0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城市新版“全面體檢”套餐推出——

  更好激發城市活力(銳財經)

  5月16日,2025版《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正式發布。城市“體檢”評估將迎來哪些變化?在自然資源部5月1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負責人對此進行解讀,并介紹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引領作用、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引導城市及時補齊短板

  據介紹,2025版《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重點圍繞提高城市的宜居性、韌性和智慧水平,調整完善了評估指標和評估重點。比如設置了“都市圈1小時人口覆蓋率”等具體指標,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

  2021年6月,自然資源部印發行業標準《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在全國確立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制度。新版規程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增強國土空間規劃的適應性,更好地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激發城市活力,推動人民城市建設,是規劃體檢評估工作的重要使命。”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李亮說。

  據介紹,新版規程把城市安全韌性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例如,增設“蓄滯洪區和城鎮開發邊界重疊面積”指標,引導城鎮科學布局,減少災害損失;增設“城區范圍及周邊20公里農用地面積”指標,引導在城市近郊加強“米袋子”“菜籃子”等基地建設,提高極端條件下糧食自給能力。

  更加關注人民群眾的實際感受。比如,把“15分鐘社區生活圈”評估提級為各城市的必選動作,分項對中小學、養老設施、文體設施、衛生服務設施、菜市場(生鮮超市)和足球場地等步行5分鐘或15分鐘覆蓋情況,以及通勤時間、人均公園綠地、自然文化遺產數量等開展定期體檢評估,引導城市及時補齊短板,促進各類設施供給充分、布局優化。

  李亮表示,從今年開始,還要求把規劃實施的年度“體檢報告”逐步與綜合供地計劃編制和自然資源領域的示范創建、改革試點單位的確定等掛鉤,加強城市國土空間績效考核。

  促進國土空間布局優化

  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張兵介紹,近年來,自然資源部著力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已基本形成。

  ——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促進國土空間布局優化,全面助力高質量發展。

  張兵表示,我國首部“多規合一”的國家級國土空間規劃已編制完成。《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對全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全局安排。目前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京津冀、黃河流域的國土空間規劃已獲國務院批復實施,長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國土空間規劃已進入報批階段,中部地區等區域的正在加快編制。部分超大特大城市正在結合實際開展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

  ——持續完善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監督,讓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藍圖”落地見效。

  據介紹,全國省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基本批復完成,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我們正在探索存量地區、新區、鄉村地區、自然保護地、海域海島等不同類型不同地區的詳細規劃,特別是城市存量空間盤活優化的詳細規劃編制方法,加強規劃與土地政策融合創新,服務城市更新實施運營維護,更好適應市場環境的需要。”張兵說。

  高水平規劃護航城市發展

  上海打造“15分鐘生活圈”,成都探索公園城市,杭州建設全齡友好城市……各地正開展豐富的規劃實踐,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有的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作為常住人口超2100萬的超大城市,成都約80%地域為鄉村地區,“大城市帶大農村”特征明顯,存在鎮村規模小、空間布局散、聚集能力弱等現實問題。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楊偉介紹,成都強化規劃引領,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編制中心城區、城市新區與縣市新城結對聯動規劃,通過市縣兩級聯動、縣鎮兩級支撐,實現跨區域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有的加強規劃和土地政策融合,推動存量空間盤活。

  “我們以詳細規劃為抓手,重點選取那些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區域,劃定改造單元,按照城市功能提升、城區面貌改善、設施配套完善各方面的要求,進行重新規劃,對原有的用地功能和空間布局進行優化,支撐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孔繁昌舉例,南頭古城的微改造,在保留原來甕城格局的基礎上激活內在的文化底蘊,已經成為深圳文化傳承的“新名片”。

  “我們將以高水平規劃護航城市高質量發展,實現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規劃讓城市發展更優質。”張兵說。(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葉攀】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