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關稅”,砸中始作俑者 | 新漫評

當?shù)貢r間4月2日,美國籌備已久的“對等關稅”靴子落地,宣布對貿(mào)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mào)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
此外,美國已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自4月3日起執(zhí)行,涉及進口乘用車和輕型卡車,以及關鍵汽車零部件等。
美國對進口汽車加稅,是特朗普“對等關稅”策略的一部分。這種試圖迫使他國降低關稅或讓外國車企在美國投資更多的做法,忽視了全球供應鏈的現(xiàn)實,不僅不能幫助美汽車產(chǎn)業(yè),反而會提高消費者成本,削弱本土制造商的競爭力,甚至加劇貿(mào)易緊張,引發(fā)一波報復性關稅措施。
美國號稱“對等關稅”,本質上并不對等,而是一種建立在零和博弈思維之上的手段,認為國際貿(mào)易是一場“吃虧與占便宜”的較量。然而,現(xiàn)代經(jīng)濟體系是相互依賴的,美國試圖通過強硬關稅來“懲罰”他國,最終卻將讓本國經(jīng)濟付出沉重代價。
美國射出的“憤怒小鳥”,并沒有成功打擊進口汽車,反而讓它們在莫比烏斯環(huán)上反復繞圈,一遍遍重重地砸向自己。

國際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11日 11:01:37
- 2025年05月08日 15:43:10
- 2025年05月08日 13:56:31
- 2025年05月08日 11:19:11
- 2025年05月08日 11:09:19
- 2025年05月08日 10:45:11
- 2025年05月07日 13:07:49
- 2025年05月07日 13:06:27
- 2025年05月07日 10:37:31
- 2025年05月07日 10: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