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焦香,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男女邪恶做爰猛烈动图,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

東西問|杜志雄:全球種業壟斷格局下中國如何突圍?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杜志雄:全球種業壟斷格局下中國如何突圍?

2025年05月16日 20: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5月16日電 題:全球種業壟斷格局下中國如何突圍?

  ——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杜志雄

  中新社記者 陳溯

  在氣候變化加劇、地緣政治局勢動蕩及國際貿易格局重塑等多重挑戰下,全球農業體系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國際種業市場也步入深度轉型關鍵階段。國際種業巨頭快速擴張、強強聯合,建立起高技術壁壘,壟斷格局初步形成。近年來,中國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正值全球種業開啟新一輪科技革命之時,中國種業如何突圍、實現種源自主可控?

  中新社“東西問”就這一話題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杜志雄。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種業對一國農業發展為何重要?

  杜志雄: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不僅直接決定作物的產量、品質與抗逆性,更關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支撐。

  從生產實踐看,良種的應用對農業增產增效發揮了關鍵作用。當前,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已達45%,對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達到40%。隨著氣候變化、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優良品種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種業競爭日益激烈、技術壁壘加快構筑的背景下,種子安全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4年6月15日,江蘇常州,育種的插秧工在忙碌。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中新社記者:當前全球種業市場格局怎樣?

  杜志雄:當前,全球種業市場呈現出高度集中格局,是近三十年深度并購整合和技術積累逐步形成的。特別是隨著轉基因育種和現代生物技術的商業化應用,跨國種業巨頭通過資本并購、專利布局和技術壟斷,不斷鞏固了對核心種質資源和市場渠道的控制。

  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期間,拜耳和科迪華兩家公司合計占據了美國玉米種子銷售總額的71.6%、大豆種子銷售總額的65.9%。全球范圍內,拜耳、科迪華、先正達集團和巴斯夫四家公司掌控了約95%的玉米和84%的大豆專有性狀。全球種業已牢固確立了由少數企業主導、以高技術門檻和知識產權保護為核心特征的新型競爭體系。

  在這樣的國際格局下,中國種業主權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在關鍵種質創新、核心育種技術等領域,中國與國際先進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高端種源在供應鏈上仍存在對外依賴。另一方面,國際種業巨頭通過強化知識產權壁壘、主導國際標準,進一步加大了對全球新興市場的滲透,使中國本土企業在全球競爭中面臨更多制度性和技術性障礙。同時,隨著跨國公司加快在亞洲布局,中國種子企業在品牌影響力、渠道體系和綜合服務能力方面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中新社記者:中國種業現狀如何,面臨哪些難題和挑戰?

  杜志雄:近年來,中國種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2023年,中國農作物種業市場規模首次突破1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科研投入達到76億元,較2021年增長20%,科研投入強度提升至6%。伴隨“種業振興行動”持續推進,270家優勢企業組建了國家種業企業陣型,國家種業振興企業集群加速形成,更多高質量新品種持續推向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種業仍面臨不少制約因素。比如,核心種質資源和關鍵育種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明顯差距,部分高端種源依賴進口。國內種業企業整體規模偏小、研發投入相對不足,缺乏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國際競爭力較為薄弱等。此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尚不健全,侵權問題時有發生,影響了企業創新積極性和產業持續創新動力。種業市場監管體系也有待進一步完善,亟須通過法治化手段規范市場秩序、保護創新。

2021年7月11日,第27屆蘭洽會展館內,航天育種的巨型南瓜、茄子、辣椒、西紅柿等吸引賓客。中新社記者 楊艷敏 攝

  中新社記者:中國應如何推動種業技術創新,在全球實現種業突圍和自主可控?

  杜志雄:當前國際競爭格局倒逼中國必須在種業領域加快補齊短板,強化科技創新。近期中國發布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對此進行謀劃,為中國種業自主可控和技術突圍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夯實種質資源基礎,強化源頭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國家農業種質資源保存庫、鑒定平臺、創制中心和基因挖掘實驗設施,健全資源保護、鑒定評價、創新利用的完整體系。加大對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引進、創制與應用的支持力度,提升自主創新種源的多樣性和可持續供給能力。

2022年4月12日,在位于湖南長沙的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研究人員正在核對水稻種子性狀。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其次,聚焦育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常規育種、生物育種、分子育種和智能化育種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強化南繁硅谷、北繁基地等育種創新高地建設,推進分子設計育種等前沿技術應用,加快實現重大突破。

  第三,強化種業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通過引導科研機構與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完善商業化育種體系,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領軍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集群,同時健全監管體系,防止市場壟斷和過度集中。

  第四,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健全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種業金融支持政策,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政策環境。積極參與全球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共建開放包容的全球種業創新體系。(完)

  受訪者簡介:

杜志雄。受訪者供圖

  杜志雄,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宣傳闡釋項目首席專家。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鄉村工業化與農村區域發展、全球化與中國農業發展、現代農業主體培育與高質量發展以及世界農業發展演化與啟示等農業農村現代化相關的理論與政策研究等。

【編輯:張子怡】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