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張象锜:“哪吒”怎樣在泰國實現跨文化傳播?
中新社曼谷4月8日電 題:“哪吒”怎樣在泰國實現跨文化傳播?
——專訪泰國翻譯家、學者張象锜
作者 李映民 趙婧楠

中國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方谠谌蛳破鹩^影熱潮,并于3月13日正式登上泰國大銀幕。
哪吒這一中國神話人物如何跨越文化藩籬在泰國成功傳播?泰國社會對于哪吒的文化形象如何理解?哪吒形象在中泰兩國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中起到什么作用?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就此專訪了泰國翻譯家、學者張象锜。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哪吒這一神話人物最初是如何隨華人傳入泰國的?
張象锜:哪吒作為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傳入泰國已有兩個多世紀。其傳播可追溯至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伴隨大規模來自中國南方沿海的華人移民南渡,逐漸融入暹羅(今泰國)本土社會。
最初,哪吒形象主要在華僑華人社區內部流傳。早期傳播依托口述傳統、潮劇、皮影戲等民間藝術形式,使本土民眾逐漸熟悉并接受這一中國神話人物。
進入19世紀,文學創作在哪吒形象本土化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曼谷王朝二世王時期(公元1809年—1824年),《封神演義》被譯為泰文,影響不少泰國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后來的詩體小說《戈珉》。
曼谷王朝五世王時期(公元1868年—1910年)誕生的本土詩體小說《戈珉》,共有四十回,作者不詳。前四回直接取材自《封神演義》第十二至十四回,完整保留哪吒故事框架,并以泰文處理人名與地名。后續三十六回則完全脫離原著,采用大城王朝詩體小說結構,講述戈珉王子成年后的婚姻、沖突與戰爭,最終走向圓滿。盡管后半部分與哪吒無直接關聯,但戈珉形象逐漸被固化為“泰國化”的哪吒象征。
2011年版的泰文《封神》尤具代表性,書中哪吒形象下直接標注“哪吒(戈珉)”,反映出兩者在泰國讀者認知中的深度重合,哪吒形象成為泰中文學與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中新社記者:泰國社會對于哪吒的文化形象如何理解?
張象锜:泰國社會對哪吒的理解已超越單一的華人神話角色,成為泰中文化深度融合與精神共鳴的象征之一。哪吒形象所承載的正義、勇敢與反抗壓迫的價值內涵,也與泰國社會的主流道德觀念契合。
在外在藝術呈現上,哪吒形象在泰國廟宇建筑、雕塑和民間藝術中得到廣泛重塑與本土化發展。
位于春武里府的道德天靈宮,是泰國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哪吒廟。廟前高大的金身哪吒雕像,延續了中國傳統造型特征——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身披鎧甲,展現出英勇威武的戰神形象,突出其正義與勇敢的文化意涵。
在文學與精神內涵層面,哪吒的形象經過本土文本的再創作與詮釋,進一步深化為泰國社會理解的“正義化身”。
例如,《戈珉》雖對哪吒故事進行了改編和本土化處理,人物名字和情節結構也有所調整,但完整保留了哪吒“勇敢、忠誠、反抗不公”的精神內核。
在民俗實踐與宗教信仰層面,哪吒崇拜逐漸強化,其驅邪避兇、祈福護佑的功能尤為突出。
哪吒降妖除魔、守護百姓的故事通過戲曲、壁畫、民間傳說廣泛流傳,強化了哪吒作為“抗爭英雄”的角色。作為吉祥與社會的守護者,哪吒也成為泰國華人,乃至更廣泛社會族群共同信奉的神祇之一。

中新社記者:哪吒的形象在泰國流行文化中有怎樣的影響力?
張象锜:泰國年輕群體對哪吒這一角色表現出極高的認可與喜愛,尤其在動漫、游戲和社交媒體方面,哪吒已成為深受歡迎的流行文化符號。
作為中國經典神話人物,哪吒所代表的叛逆、勇敢和自信,與泰國年輕人追求個性表達、偏愛新奇趣味、渴望自我認同的心理需求高度契合。
近年來,哪吒相關的影視、動畫及游戲作品在泰國屢獲佳績,市場表現和口碑俱佳。以中國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哪吒之魔童鬧?!窞槔嫌澈笱杆傥笈贻p觀眾,實現票房與口碑雙豐收。同時,圍繞哪吒展開的各類創作、網絡社群討論,以及文創產品、動漫盲盒等在泰國流行,進一步強化了哪吒在年輕群體中的文化影響力。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泰國年輕人積極參與哪吒相關的話題互動,涵蓋角色扮演(Cosplay)、同人插畫創作及短視頻制作等。這些線上互動不僅加深了泰國年輕人對哪吒這一文化符號的理解和喜愛,也助推了哪吒形象在泰國流行文化領域的廣泛傳播。

中新社記者:如何評價中國神話人物在泰國傳播的意義?
張象锜:首先,哪吒形象的廣泛傳播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與深厚歷史底蘊。
其次,哪吒在泰國的傳播并非簡單的文化輸出,而是泰中兩國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的生動體現。在接納哪吒這一外來文化符號的過程中,泰國社會積極融入本土特色,對哪吒的形象進行了創造性再詮釋,塑造出兼具泰中特色的文化符號。這種融合創新不僅豐富了泰國自身的文化內容,更進一步促進了泰中兩國文化交流的深度與廣度。
此外,哪吒形象的成功傳播也體現了文化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新動力的價值。哪吒相關的影視、游戲及文創產品在泰國廣受歡迎,強化了哪吒文化的商業價值,為泰中兩國在文化產業的創新合作開辟了新路徑。(完)
受訪者簡介:

張象锜(Charn Thanapragob),1952年出生于泰國坷叻府,祖籍中國廣東潮汕,第三代泰國華裔,翻譯家、學者、資深媒體人,致力于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在泰國的傳播與交流。2019年榮獲泰國“素林特拉查翻譯大獎”(Surintraja Translation Award)。

東西問精選:
- 2025年05月06日 19:04:51
- 2025年05月05日 20:36:35
- 2025年04月26日 21:05:35
- 2025年04月21日 21:20:12
- 2025年04月19日 20:32:13
- 2025年04月14日 21:19:00
- 2025年05月10日 19:12:55
- 2025年05月09日 20:42:42
- 2025年05月08日 18:07:01
- 2025年05月07日 2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