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古今的凝望:在傳承中續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
中新網4月18日電(記者 黃鈺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古今之人同展一卷簡牘,傳承民族奮進精神。“獲之挃挃,積之栗栗”;古今之人同捧一穗禾,只為實現“禾下乘涼夢”。“自明及晦,所行幾里”;古今之人同望一片星空,共赴“九天攬月夢”……
2024年11月起,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攜手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新聞網,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組織開展“數愛無疆”數字公益故事征集展播活動,最終遴選出50個具有代表性的數字公益故事,“中國網事·感動2023”年度宣傳片《凝望》入選。
《易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1914年,梁啟超在清華大學以《君子》為題作報告時,引用此句來勉勵清華學子,擁有永不言敗的拼搏精神和心胸寬廣的君子品德,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成為了清華大學校訓。
這一名家之言,不僅是對莘莘學子的鼓舞,更是對中華民族堅韌不拔、拼搏奮進精神的寫照。凝望古今,中華民族從深厚文化歷史底蘊中走來,秉承著改革開放的精神走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
中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獲之挃挃,積之栗栗”,放眼華夏大地,千百年前古人面朝黃土辛勤耕耘,如今新一代農業科學家扎根稻田,只為實現 “禾下乘涼夢”。
2024年中國糧食產量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畝產提升10.1斤;截至2023年底,中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0億畝……從5億人吃不飽到14億多人吃得好,中國向世界講述著這片土地上發生的傳奇故事。如今,以農業科技為代表的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人將“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自明及晦,所行幾里?”屈原的《天問》,盡現古人對蒼穹宇宙的好奇與想象。如今,我們與古人共同仰望同一片星空,滿懷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逐夢星辰大海。
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三次出艙活動;嫦娥六號任務首次實現月球背面采樣返回;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成功構建國際首個地月空間三星星座……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艱苦奮斗、砥礪前行,不斷刷新著中國人探索太空的新高度,在浩瀚宇宙書寫下中國人的航天夢。
凝望古今,星霜荏苒。在“中國網事·感動2023”年度宣傳片《凝望》中,古今之人凝神對望,慨然同行。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傳承,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生生不息、挺立潮頭。
凝望今昔,我們不忘來時路;展望未來,我們敢于斗爭、善于創造,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續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9日 10:04:07
- 2025年04月18日 14:11:13
- 2025年04月18日 13:39:47
- 2025年04月18日 12:56:44
- 2025年04月18日 11:25:09
- 2025年04月18日 11:23:55
- 2025年04月18日 11:20:44
- 2025年04月18日 10:47:18
- 2025年04月18日 10:24:47
- 2025年04月18日 1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