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人代會,三個視角看“中國之治”

中新網北京3月11日電 題:七天人代會,三個視角看“中國之治”
中新網記者 闞楓
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
每年全國人代會都是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當前,國際形勢波譎云詭,過去這幾天,全國人代會的召開,讓全世界對“向東看”抱有更高期待。

世界變亂交織,中國該怎么辦?謀劃新的一年,中國將怎么干?七天人代會,為世界讀懂“中國之治”提供了多重視角。
“中國之治”,源自在變局中開新局。

“現在心血管方面,材料的國產化率很高了吧?”“創新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多少?”
3月5日,在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代表仔細詢問關于自主創新的問題。他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
中國最高領導人關于創新的最新論述,成為很多外媒分析中國發展的切入點。
今年全國人代會,含“新”量確實很高。
無論是瞪羚企業、具身智能、6G等新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圍繞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大數據等新興領域加強立法研究,抑或是人大代表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諸多議案建議等,可以看到,在亂云飛渡的世界變局中,向“新”而行就是中國的破局之策。
“中國之治”,源自在不確定中更確定。

確定性是當今世界的稀缺資源,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穩”已是中國留給世界最鮮明的印象之一。
去年,中國經濟實現5%的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再次定為5%左右。
此外,穩住樓市股市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總體要求,“大力提振消費”放在政府年度工作任務之首,“投資于人”被明確為政策取向……透過全國人代會,外界看到中國“辦好自己的事”的發展定力。
“穩”既體現在處變不驚的從容上,也體現在對人間正道的堅守上。
“只有心懷‘大家’,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燦”“西方不亮東方亮,北方不亮南方亮”……人代會記者會上發出的“中國聲音”表明,縱有圍堵打壓,中國依然在以自身確定性穩住不確定的世界。
“中國之治”,源自通民心,匯民意,聚民智。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
269件議案、8000余件建議……今年全國人代會期間,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向大會提交了年度履職成果。
3月11日,30多年來第四次修改的代表法在全國人代會上表決通過,這是與人大代表履職直接相關的一部法律。
目前,中國有277萬多名五級人大代表,近95%是縣鄉人大代表,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一線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代表合計占比近四成。
代表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事關人大代表更好地當好黨和國家聯系廣大民眾的橋梁,事關更好地促進“良言”變“良策”,事關更好地發揮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優勢功效。
集眾智、匯群力、謀全局、計長遠,“中國之治”背后是“中國之制”的有力支撐。
全國人代會閉幕,代表們將從“會議時間”轉為“行動時間”,在各自崗位開啟新的履職工作。(完)

- 專題:2025全國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8日 22:54:58
- 2025年04月18日 16:33:32
- 2025年04月18日 14:12:21
- 2025年04月18日 13:41:09
- 2025年04月18日 10:46:46
- 2025年04月18日 10:39:30
- 2025年04月18日 10:36:15
- 2025年04月18日 09:16:15
- 2025年04月18日 08:55:15
- 2025年04月18日 08: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