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焦香,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男女邪恶做爰猛烈动图,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

分享到:

遼沈戰役:開辟中國革命新局面

分享到:

遼沈戰役:開辟中國革命新局面

2021年02月24日 15:09 來源:中國新聞網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遼沈戰役:開辟中國革命新局面
    賈禎生于1934年,曾參與遼沈戰役,是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附屬炮兵觀測兵。遼沈戰役紀念館供圖

  (中共百年華誕)遼沈戰役:開辟中國革命新局面

  中新網沈陽2月24日電 題:遼沈戰役:開辟中國革命新局面

  作者 李晛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中共中央在科學分析戰爭形勢之后,當機立斷抓住有利時機,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這三大戰役無論是戰爭的規模還是取得的戰果在中國戰爭史上都是空前的,為中國革命在全國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據遼沈戰役紀念館黨組書記、館長劉曉光介紹,作為三大戰役中的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不僅完成了解放東北的偉大歷史使命,也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穩定的戰略后方,加速了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為其后兩大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黨員個個都是好樣的”

  “遼沈戰役是黨中央領導的第一個戰略決戰,東北人民解放軍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取得偉大勝利,體現了聽黨指揮、信仰堅定的政治本色。”劉曉光說。

  位于遼寧省錦州市翠巖山腳下的牤牛屯,是一座不足百戶人家的小村莊,它見證了沙場鏖兵的血雨腥風,也因遼沈戰役而聞名。

李如吉,曾參與配水池戰斗,時任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118師山炮營1連觀測班班長。遼沈戰役紀念館供圖
李如吉,曾參與配水池戰斗,時任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118師山炮營1連觀測班班長。遼沈戰役紀念館供圖

  1948年9月12日,東北野戰軍主力揮師南下北寧線,發起遼沈戰役。10月5日,東北野戰軍指揮機關秘密到達牤牛屯,并在這幾間簡陋的民房里,指揮了錦州攻堅戰以及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遼西圍殲戰,直至遼沈戰役勝利結束。

  在遼沈戰役期間,西柏坡和牤牛屯兩個村莊間往來電報近百封,黨中央通過電波直接領導和指揮了這場前所未有的大決戰。正是因為做到了聽黨指揮,遼沈戰役才有了最后的決勝。

  生于1934年的賈禎,曾是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附屬炮兵觀測兵,年近90歲的他回憶起遼沈戰役時為黨員豎起了大拇指。

  “錦州是解放戰爭中,東北戰場上第一個大的攻堅戰,黨員個個都是好樣的,那真是沖鋒在前,開總結會的時候,犧牲的多數都是黨員,真是為了革命,為了勝利做了自我犧牲。”賈禎如是說。

  “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鐵的漢”

  1948年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開始掃清錦州外圍據點。配水池之戰,就是錦州外圍的關鍵戰斗之一。

  曾參與配水池戰斗的李如吉時任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118師山炮營1連觀測班班長,他告訴記者,在配水池戰斗中,國民黨軍大約有一個加強營在配水池,近七個碉堡在其周圍,戰斗非常激烈。

  “當時一營沒有戰壕,步兵沒什么掩體,打的時候一個連一沖鋒,結果敵人的重機槍點射,一個連上去了就倒下去。”李如吉激動地說。

  配水池是1937年日本人修建的一個供水設施。國民黨守軍在此修建了大量鋼筋水泥的永久工事和磚石結構的半永久工事,并自喻“守配水池的都是鐵打的漢”。

  1948年10月12日,擔任進攻配水池任務的東野3縱7師20團1營,頂住國民黨軍在裝甲車、飛機掩護下的立體攻勢,喊出“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鐵的漢”的口號。經10小時激戰,先后擊退國民黨軍30余次反撲,攻占了配水池。

  配水池戰斗的勝利,為東北野戰軍攻打錦州打開了城北的門戶,為攻錦戰斗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遼沈戰役的勝利離不開老百姓的支援”

  1948年10月14日11時,東北野戰軍向錦州發起總攻,經31小時激戰,全殲守敵10余萬人,10月15日錦州宣告解放。11月2日,沈陽和營口解放,遼沈戰役勝利結束。

  “遼沈戰役的勝利離不開老百姓的支援。”曾任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6師18團3營9連排長的楊寶懷已年近百歲,憶起遼沈戰役仍感觸頗深。

  楊寶懷說:“當時我們走到哪,老百姓都特別擁護我們。為什么能打勝仗,就是因為有老百姓的支持。”據介紹,在激戰中,戰士們有時吃不上飯,喝不上水,當地群眾就冒著炮火,往前沿陣地送飯送水;敵人將大量炮彈傾瀉到我方陣地,在民兵和群眾的有力支援下,陣地失而復得。

楊寶懷已年近百歲,曾任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6師18團3營9連排長。遼沈戰役紀念館供圖
楊寶懷已年近百歲,曾任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6師18團3營9連排長。遼沈戰役紀念館供圖

  據楊寶懷介紹,進入錦州以后,戰士們就開始挖戰壕,在百姓的擁護下都士氣高漲。不幸的是在合成染料廠的戰斗中,楊寶懷受了重傷。

  “包扎傷口后,老百姓組成的擔架隊把我抬到了農村,等我清醒時,已經躺在一戶農家的炕上了。”楊寶懷說,在槍林彈雨之下,還能堅持把他送到后方,這是英雄行為。要不是老百姓不顧危險的救他,給他喂稀飯,就沒有他的今天。

  據劉曉光介紹,遼沈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解放了東北全境。此役后,國民黨軍的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上升至300余萬人,在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兵力數量反超,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為紀念遼沈戰役這場偉大的戰爭,1958年12月,在遼沈戰役的主戰場——遼寧省錦州市成立了遼沈戰役紀念館。如今,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遼沈戰役紀念館每年都要接待大量來自祖國各地的觀眾到這里參觀學習。(完)

【編輯:葉攀】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