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漢字為媒 《文字里的中國——家與國》專題展在滬揭幕
中新網上海4月18日電 (陳笑顏 許婧)上海外國語大學世界語言博物館(下稱:上外語博館)與中國文字博物館17日在上海共同舉行了《文字里的中國——家與國》專題展開幕式暨聯合國中文日系列活動,以漢字為媒,架起連接古今中外的文化橋梁。
《文字里的中國——家與國》專題展主要分“何以為家、何以為國、家國相依”三大篇章,解碼漢字中蘊含的家國密碼,主辦方期待展覽能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漢字語言的魅力、領略到家與國的深沉與厚重。
回顧了過去兩年上外語博館同中國文字博物館合作的諸多成果后,上外語博館副館長孔令濤說,本次展覽是雙方又一次密切合作,旨在深入解讀漢字背后的文化故事,弘揚家國情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化傳播。
中國文字博物館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唐煜坤說,本次展覽旨在展示漢字獨特的表意系統和美學價值,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相互了解和尊重,構建更加和諧美好的世界。唐煜坤期待繼續與上外語博館深化合作,推動漢字文化的研究,讓古老的漢字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
上外語博館館長王雪梅希望進一步加深與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合作,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創新,進一步拓展海外合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促進中文的國際推廣。
當天,中國文字博物館楊軍輝研究員帶來專題講座《文字證史,文字記史》,通過解讀甲骨文的演變密碼,揭示漢字作為世界上唯一持續使用至今的古文字體系的生命力。楊軍輝說,“甲骨文不僅是占卜的記錄,更是先民對天地萬物的認知圖譜?!?/p>

在“對話留學生”環節,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王澤分享了他與中文結緣的經歷:他從繪畫中衍生了對漢字的喜愛,將其視作一種藝術,并在父親的鼓勵下更深入地學習中文。來自埃及的留學生馬曉玫說,自己11歲時就對中文產生了興趣,著迷于中文的歷史和文化,她對漢字與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相似性感到驚嘆不已。(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8日 22:20:00
- 2025年04月18日 16:11:31
- 2025年04月18日 15:01:51
- 2025年04月18日 13:51:34
- 2025年04月18日 10:32:41
- 2025年04月18日 10:26:33
- 2025年04月18日 05:22:02
- 2025年04月17日 17:17:38
- 2025年04月17日 11:29:44
- 2025年04月17日 11: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