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丨文博)酒可溫、食可蒸:商代青銅器也有現代“黑科技”
中新社南昌3月9日電 題:酒可溫、食可蒸:商代青銅器也有現代“黑科技”
中新社記者 李韻涵
三千余年前,在南方地區的寒冷冬日,原始先民們如何喝上一口熱乎的“恒溫酒”?正在江西省博物館展出的一件商代青銅酒器或許可以給出答案。

以新干大墓為專題的考古文化展“虎踞江南——新干大墓與青銅王國”正在江西省博物館內展出,400余件(套)文物全景展示江南青銅文明。
“這件獸面紋提梁方腹青銅卣,蓋紐做成蟠蛇銜圓環,提梁做成長身獸首形,同時蓋和提梁還可以活動,便于開合與提取。”曾參與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考古發掘的江西省博物館首席專家徐長青表示,這件青銅酒器不僅巧奪天工,更具有滿滿“科技感”。
類似于現代的保溫杯,這件青銅酒器內有乾坤,有“機關”可控制酒的溫度。
“方卣的腹部中央,鑄造成方槽,形成十字形管道,可以放置炭火或浸入沸水調節酒的溫度。”徐長青表示,這件青銅卣器體采用渾鑄技術,各部位嚴絲合縫,渾然一體,此外蓋、提梁、環鈕則采用分鑄法,分別鑄造,然后逐一鑄接成型,鑄造工藝十分講究。
從外觀看,器物通體裝飾各種花紋,蓋面、頸部、腹部滿飾獸面紋與云雷紋,口沿、圈足等區域也飾有夔紋、鏤空花紋等,在蓋面圓環處,似乎還鑲嵌了綠松石,華麗且高貴。

出土這件青銅器的新干大洋洲商墓,是中國出土青銅器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的大型商代墓葬,與殷墟婦好墓、三星堆祭祀坑并稱為商代青銅器三大發現。
據徐長青介紹,在青銅時代,禮器主要使用于貴族統治階級宴飲或祭祀等各種禮儀場合,通過“寓食于禮”,顯示使用者的社會身份地位,維護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等級關系。獸面紋提梁方腹青銅卣便是這樣一件商代青銅器的代表作。
“了解這些器物的用途后,會感覺它們不僅僅是冰冷的器物,更是先民精神世界的載體。”南昌市民熊陽生表示,自己已經第二次“打卡”該展覽,在展覽中既能感受到來自王權的威風凜凜,又能看到細膩的文化交融。

從古至今,民以食為天。展覽中還有一件來自數千年前的“蒸鍋”:素面三足青銅甗,器物上半部分為甑,下半部分為鬲,共同組成“甗”。甑與鬲連體,連接處內收,可置箅。與現代蒸制食物時在下方放置紗布時一樣,在古代,先民們也用箅將食物與鍋底隔開。
“這件器物使用時在足部生火,鬲內裝水,以蒸汽蒸煮食物,其所能實現的功能已類似于我們現在的蒸鍋,但在三千余年前,這件器物可能更多是用于禮儀與祭祀。”江西省博物館藏品保管部副主任陳書遷表示,這件器物在出土之時底部有很厚的煙炱,或許說明在下葬時用這件器物蒸或煮過東西。
“新干大墓中有許多器物具有典型的中原殷商文化特征,有的又帶有江南地方特色,這些器物呈現出了多元文化因素相互交融的特征。”陳書遷表示,通過這些特征可以更好領略多元一體進程中的中華文明。(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5日 16:19:06
- 2025年04月25日 14:43:36
- 2025年04月25日 13:49:32
- 2025年04月25日 11:30:46
- 2025年04月25日 11:18:09
- 2025年04月25日 10:34:36
- 2025年04月25日 10:04:54
- 2025年04月25日 09:08:59
- 2025年04月24日 15:40:46
- 2025年04月24日 15: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