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02月26日 16: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科研團隊以竹子為原料,成功研發出高性能硬碳負極材料,為鈉離子電池產業化按下“加速鍵”。
走進實驗室,成捆的毛竹經過粉碎、預碳化、高溫碳化等工序,最終變成黝黑的硬碳粉末。據科研團隊成果轉化負責人胥李志介紹,在-30℃極寒環境中,搭載新型硬碳負極的鈉電池仍保持較高容量。對比當前主流鋰電池在低溫環境下出現的性能衰減,鈉電的耐寒特性直擊北方新能源市場痛點。
鈉離子電池不僅能在傳統市場上替代鉛酸電池,在儲能電站、船舶動力等也有較多應用。特別是中國竹林面積超700萬公頃,通過新技術不僅能使每噸竹材增值,而且能大大降低傳統硬碳材料的生產成本。
科研團隊對搭載生物質硬碳材料的鈉電池樣品進行測試。實驗結果顯示,其在安全性上要明顯優于鋰電池。從實驗室克級樣品到目標千噸級產線,目前,中國科大這支科研團隊正在加快科技成果產業轉化速度。
記者 張俊 安徽合肥報道
責任編輯:【周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