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部分醫院工作作風進行暗訪,近日,記者將茶水當作尿液的樣本送到10家醫院檢測。結果6家醫院不同程度地檢測出了白細胞和紅細胞,其中兩家醫院的化驗單上顯示:用顯微鏡也能看到白細胞,5家醫院給記者配了消炎藥,總計藥費1300元左右。(3月20日中新社)
“茶水發炎”要不是記者親自體驗,這樣的荒唐事難以有人相信。茶水有沒有可能“發炎”?就是沒有專業知識的人,也會覺得這是天方夜譚。而這個天方夜譚在專家那里也被證實根本不可能。茶生化專家表示,茶水里沒有紅細胞也沒有白細胞;而化驗師的試驗,無論是儀器檢測和顯微鏡檢測,結果都表明,茶水里沒有紅細胞、尿白細胞微量。也就是說,“茶水發炎”是不可能的。
那么,為何10家醫院中有6家都給一杯茶水診斷出“發炎”結論呢?恐怕簡單的一句“工作失誤”難辭其咎。從這6家醫院給記者開具從70元到400元共計藥費1300元左右的診斷收費來看,只有一個答案:有人讓“茶水發炎”了。醫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現代高自動化的儀器加上鏡檢,一杯茶水竟然“發炎”了。這一結果至少說明這些醫院的工作作風極不嚴謹,讓患者不寒而栗———誰能保證醫院這樣的“失誤”不會降臨到自己身上。
一杯茶水,10家醫院,6家檢驗出“發炎”,占到60%,這個數字讓我們看到醫德醫風淪喪的嚴重狀況。“茶水發炎”的檢測結果,比起在“兩會”上政協委員以親身經歷聲淚俱下痛斥醫護工作人員工作作風,更令人震撼。可以想象,當天價醫療費、病愈出院單上出現尸體整容費、一天按25小時收費……這些發生在醫院的荒唐事究竟是在怎樣的語境里發生的,那些當事醫院的“偶然”和“工作疏忽”的說法,在“茶水發炎”面前,明顯是一種搪塞和借口。
有關醫德醫風建設,一個是上級監管,比如,衛生監管部門針對醫生收取紅包的整頓。另一個是醫院的自我糾偏,比如,一些崗位職責、責任意識等制度上墻。然而,“茶水發炎”的鐵證說明,無論是上級監管,還是醫院自我糾偏———究竟是真糾還是假糾還難說,都沒有收到效果。“茶水發炎”也說明,監管者措施,盡管有的不乏大張旗鼓、轟轟烈烈,不過是一個無用的花架子,比不上記者的一杯茶水,無疑是給監管者上了一課。
“茶水發炎”還告訴我們,醫德醫風問題嚴重得不可不重視,監管部門雷聲大雨點小的監管整頓應該好好反思。衛生監管部門,不僅有制度便利———醫療行業監管是其責任,也有權力便利———調查暗訪是其監督權力。而媒體,在制度和權力雙重不方便的當下,仍舊讓一些醫院的不良工作作風昭然若揭,發人深思。此外,“茶水發炎”還給那些認為媒體妖魔化醫護人員的人上了一課,那些認為醫患關系緊張在患者、在媒體、在公眾的觀點,在“茶水發炎”面前將無處可藏。(作者: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