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郞三月九日上午出席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時,就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再次發表言論稱“是一種極為自然的感情表現。”
這離我國外長李肇星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關于“日本領導人參拜供有十四名二次大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深深傷害了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人民的感情,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的嚴正聲明相距只有幾天。
此前,韓國總統盧武鉉于三月一日也對此作出嚴肅的批評,正吿“日本領導人不能像沒有知覺的國民和急于獲得支持的個別政客那樣行動。”在這種時候,小泉發表這種怪論,其性質之嚴重是不言而喩的。
對于靖國神社,小泉似乎真有很深的“情結”。記得他在沒有當選日本首相之前就曾發過誓,說:“只要能當選首相,就一定要去參拜靖國神社。”他還以個人名義常年在靖國神社內供奉一只燈籠,以示支持。
所以,盡管遭到中國和亞洲各國政府和人民的一致譴責,在日本國內也受到其他黨派和人民群眾的強烈反對,他仍然我行我素,年年都去靖國神社拜鬼。
他領導的日本自民黨,在今年一月十六日通過的《二○○四運動方針》中,公然把要繼續參拜靖國神社作為重要內容寫了進去,這是日本自民黨一九五五年以來第一次把這件嚴重傷害二次大戰受害各國人民感情的事列入黨的《運動方針》。
前幾年,他出語還比較謹慎,表示“要對鄰國的反應認真考慮”。在參拜時,也有意避開“八·一五”這個敏感的日子。為了縮小影響,還選擇不惹人注目的側門進出,并一再聲明是以“個人身分”。
現在不同了。不但聲明要在“八·一五”這個有特殊含意的日子以“內閣總理”的身分公開參拜,還強硬表示:“就算執政聯盟內有人反對,也不會打消他這個念頭”。
小泉在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上為甚么表現得愈來愈“固執”,甚至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呢?他自己的解釋“是一種極為自然的感情表現。”這話聽起來刺耳,其實倒也是一句大實話。
從小泉多年來在國內國際各種場所發表的有關參拜靖國神社的言論看,他對供奉在這個神壇內的“那些為國家犧牲的將士們”、在各種戰爭(包括“中日甲午戰爭”、瓜分中國的“日俄戰爭”、二戰中侵略亞洲各國的戰爭、日美“太平洋戰爭”)中的“戰歿者”(請注意:這里沒有一次是保衛其本土完整和國家安存的“衛國戰爭”)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和感激”。
他甚至無恥地宣稱:“不管戰犯的等級是甚么,死后都能夠升天成神”。這種“崇武”“尊道”的情結和過去那些立志稱霸世界、奉行軍國主義的老祖宗們是一脈相承的。在這個問題上小泉身上那股不顧一切的勁頭,很有點“武士道精神”。
再看小泉執政幾年來的所作所為,也不難發現那種渴望從“經濟大國”變成“政治大國”“軍事大國”的迫切愿望。
他和日本右翼政客一樣,一直把二戰后為了保證“日本不再戰”而制定的《和平憲法》當作“緊箍咒”,千方百計要沖出這個保證日本和世界和平安寧的政治、法律屏障,把“自衛隊”變成“國防軍”,并公然派兵進駐伊拉克。有一,就有二、有三。
這樣,日本軍隊在蟄伏了半個多世紀以后,又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他想去的地方,耀武揚威,重溫軍國主義的美夢。小泉內心的這種“感情”早已昭然若揭,路人皆知。
在硏究這個問題時,我們還要注意日本國內一股企圖為二戰復仇的右翼勢力正在抬頭。他們通過寫小說、拍電影、搞卡通片美化戰爭罪犯,宣傳軍國主義,用修改敎科書的方式來纂改侵略歷史,參拜靖國神社為戰犯招魂。
由于日本政府的縱容和支持,這股邪惡勢力在日本的政治舞臺上發揮愈來愈大的作用,甚至左右國內政治派別和政治家的命運。小泉不管怎么辯解,擺出甚么樣的態勢,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正在用各種方式去獲得右翼勢力的支持,從而戰勝對手,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
在這個問題上,小泉與盧武鉉說的“沒有知覺的國民和急于獲得支持的個別政客”還有多大的距離?(來源:澳門日報 作者:徐恒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