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工人日報》報道,“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工農業部門婦女的挑戰”課題研究日前發布了研究結果。該研究表明加入世貿組織將在總體上促進中國女性就業,但從現在情況看,很大一部分女性集中在技術層次低、收入低、簡單重復性的體力勞動部門。
據報道,這項研究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起,并由中國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等部門合作完成日前發布的結果。這項研究,是國內首次從性別視角分析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的影響。
研究認為,加入世貿組織將會在總體上促進女性就業,在勞動密集且女性就業比重高的行業以及資本、知識密集且女性就業比例適中的行業,女性就業將會有所增加。而在資本密集且女性就業所占比例低的行業,女性的就業機會沒有受到顯著影響,大致出現基本穩定、略有增長的格局。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營造更加透明、法治、整體生活和醫療衛生水平明顯提高的社會環境,必然會給部分女性帶來發展機遇,如更容易就業,拿更多的工資;但對于另一部分女性來講,卻可能意味著挑戰,她們會發現在獲得社會福利方面沒有男性增長得快,更甚者,會面臨收入下降甚至是失業的威脅。
所謂女性就業的“邊緣化”趨向,是指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非正規部門就業的女性越來越多,女性就業的職業層次、穩定性及福利保障有下滑的趨向。女性大量集中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如服裝業和紡織業的女工就業人數比重分別在六七成以上,而在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中女性就業所占比重相對較小,例如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的女工比例只有四分之一。即使在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中,婦女也大多集中在技術層次低、收入低、簡單而重復性的體力勞動部門,在管理部門和技術部門,女性就業機會很少。由于受教育程度偏低,缺少在職培訓,同時由于家務勞動的拖累,女工很難向更高層次的工作崗位移動,而且一旦下崗,到正規部門再就業很困難,只能選擇非正規就業,社會福利的保障相對較差。同時,加入世貿組織給女性的職業轉換帶來一些困難,對年齡偏大的女性,困難尤為突出。
研究認為,加入世貿組織將擴大工業部門中女性和男性的收入差距。因為大量外資企業憑借其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優勢,將會以高薪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從而導致中國勞動力市場上從事高技術和高智力服務的腦力勞動者供不應求,與此同時,簡單的體力勞動者卻面臨著供大于求的狀況。目前,男性在高技術、高層管理等高收入層次所占比重較大,而女性在簡單勞動層次所占比重較大,這一趨勢將有可能拉大男女之間的收入差距。
研究發現,隨著競爭的加劇,女性在承擔家務及外出工作的雙重負擔有加重趨勢。它來自兩方面的壓力,一方面男性用于分擔家務勞動的精力在減少;另一方面,女性花費在教育、培訓與求職等方面的精力又會增加。
研究認為,女性的社會保障問題也將有所增加。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缺乏接續性,一旦職業發生轉換或失業,就有可能失去社會保障。因為女性下崗失業的可能性大于男性,就使女性更容易被排除在社會保障體系之外。
專家提出,為了讓應對加入世貿組織變化的政策體現性別平等,防止女性地位受到損害,政府有關部門應將社會性別問題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流,在政策制訂過程中充分考慮性別平等;提高教育和培訓機制的性別敏感性;增加女性參與社會平等競爭的機會;加大立法和司法力度,保障女性的就業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