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3日電 綜合北京現代商報、重慶晨報消息,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徐滇慶近日稱,在銀行將貸款門檻提升到35%后,開發商的資金缺口將達到3100億元,預計將有二三成的開發企業將破產。“這將會出現外資、民間資本、其他行業的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業。”戴德梁行泛城住宅產業部高級董事岳鋒鋼表示。
徐滇慶是在于7月1日在博鰲房地產論壇開幕前的一個座談會上做上述表示的。據國家統計局相關資料顯示,2005年海外機構在中國房地產領域投資34億美元,占去年房地產總投資額的15%。然而,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運作高度不透明、價格泡沫日益膨脹、房地產空置面積與日俱增的背景下,外資持續大規模流入境內房地產市場,助長了房地產價格泡沫,加大了中國國際收支失衡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此前有消息稱,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在聯合發改委、商務部等多個政府部門,醞釀對外資進入房地產領域進行嚴格限制的政策。
徐滇慶稱,“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內,針對國六條,恐怕各級地方政府都會陸續出臺細則,但他們的細則都是偏重于房地產具體的規則,金融方面不會出細則了。”
“雖然,大房地產企業的資本充足率比較高,負債率比較低,但35%的資本充足率,目前對中小房地產企業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在一定時間內做不到的話,有人估計,大概有20%—30%的房地產企業會被洗牌出局。所以本次調整中,大家不應該只將眼光集中到戶型的調整,而忽略了資本金的調整,如果資金充足率達不到要求的話,下面將會遭遇很大的麻煩,因為金融系統在這個問題上是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的。”徐滇慶說。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目前正在對現有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行重新修訂。2004年修訂的目錄中,對于涉及普通住宅開發建設的房地產業都仍然作為“鼓勵類”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業內人士預計此次修訂后的目錄會做相應調整。
在“9部委新政”中規定,為抑制房地產開發企業利用銀行貸款囤積土地和房源,對項目資本金比例達不到35%等貸款條件的房地產企業,商業銀行不得發放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