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8日電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國家稅務總局日前宣布全國各地將從今年2月1日起開展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業內人士認為,一旦清算土地增值稅開始執行,一些以長期囤積土地為獲利方式的地產企業可能遭遇較大的稅負壓力,且囤地或捂盤時間越長,稅負壓力越大,而這可能導致開發商“囤地謀利”的做法難以為繼。
自18日上午起,包括陸家嘴、中華企業等多家地產上市公司高管的電話就進入占線或無人接聽狀態。一家大型房地產公司內部人士稱:“一大早,公司的領導們就處于緊急會議中。”一些接通電話的上市公司高層則以“不方便評論”為由婉拒了采訪。而中信證券北京總部地產分析組則連夜工作,直到昨天凌晨4點,完成了一份名為《房地產步入調控周期前夜》的分析報告。眾多地產分析機構紛紛表示,房地產業迎來了宏觀調控以來的又一次重大調整關口。
上海一位資深房地產分析人士稱,該政策表明了政府進一步從嚴調控房地產的態度。從《90平方米以下住宅設計要點》在24小時內猝死,到不動聲色地出臺清算土地增值稅政策,2007年的宏觀調控態勢依舊如急風驟雨,打得開發商措手不及。
根據國稅總局《通知》,從2月1日起,各地須制定土地增值稅清算的具體管理辦法,并嚴格執行。一位接近國稅總局的專家向記者介紹,土地增值稅的累進制征收辦法“早已有之”,此次要求按原本的累進制強行清算,就像去年的二手房交易個人所得稅強征一樣,都是增加了原有稅法的可操作性,使房地產市場稅收更加嚴格規范。
清算土地增值稅給開發商帶來的最大變數是因為拿地時間不同,成本不同,導致的稅款額度不同。上海某房地產公司內部人士稱,拿地時間較早的項目因差額巨大將支付巨額增值稅成本,且拿地越早、捂地時間越長稅費越高,一旦嚴格征收,房地產公司的凈利潤多數會降低。
一旦清算土地增值稅開始執行,一些以長期囤積土地為獲利方式的地產企業因為持有土地時間較長,差價較大,可能遭遇較大的稅負壓力,且囤地或捂盤時間越長,稅負壓力越大。正因為市場此前已經意識到土地增值稅清算對開發商影響重大,該稅種遇到了較多阻力,比如開發商故意余留尾盤,以規避清算等,并最終導致絕大部分地區以預征代替清算。
專家認為,土地增值稅類似于“物業稅”,最大的益處之一是觸動開發商將囤積在手中的土地變成市場供給。而根據國土資源部去年4月發布的國土資源公告,截至2005年初,全國城鎮規劃范圍內共有閑置土地107.93萬畝,空閑土地82.24萬畝,批而未供土地203.44萬畝,三類土地總量接近400萬畝。(于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