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的房價嚴重失真?
房價或許是最說不清楚的數字。同一套住宅,在交易過程中,會出現三種價格。
半個月前,曾先生通過清水苑廣州大道分店買了一套華景大廈的物業。三方合約上的交易成交價為76萬元,在辦理按揭時銀行的評估價是70萬,最高可以貸款49萬,而在房管局備案的《房地產買賣合同》上的交易價為38萬。
在清源按揭中心的高級信貸顧問阿建看來,銀行的評估價逐漸謹慎,一般,都要略低于房子的實際成交價。
哪個才是真正的房價?
根據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的統計數據,2007年6月份廣州市的二手房(住宅)的均價為3991元/平方米。房管局的統計數字以在房管局備案的交易價即報稅價為準。
而清水苑研究部的數據表明,2007年6月份廣州二手房均價是6308元/平方米,這一價格比政府公布的價格高了近60%。清水苑數據來源于清水苑促成的買賣交易的實際成交價。
在9月14日舉辦的2007廣州秋季樓市發展論壇上,廣州市房地產協會名譽會長陳敦林旗幟鮮明地指出:廣州房價應以政府信息發布中心公布的數據為準,因為其已完成交稅、過戶等程序,廣州市房地產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是最終端、最真實的數據。
根據房管局公布的數據,2007年上半年廣州市二手房交易均價甚至在3月和6月出現了小幅下降。
或許陳會長也沒有想到,即使是政府信息發布的中心——房管局也對自己的統計數據也毫無信心。“建議參考大的中介地產公司的數據,他們的更為準確。”廣州市房地產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地產經紀們并不愿意過多地關心政府公布的均價,盡管這些均價大多是出自他們之手。
為了減少交易成本,報低成交價以避稅是二手房買賣市場中通行的潛規則。
早在簽約之前,經紀阿玲就已告訴曾先生,將成交價報低一半,他就可以少交3萬元的稅費。“報低價避稅”是經紀們一個極具誘惑力的談判砝碼。
城市的每個區域,政府都會有一個參考價,只要不偏離參考價太離譜,報價一般都會被通過的。
“名門大廈的參考價是6000-7000元,但實際成交價至少1萬,7000元的報價一定能通過。”馮小姐還沒碰到上報的成交價沒被通過的情況。根本不用擔心買賣雙方報低價會產生什么糾紛,因為《房地產買賣合同》上買賣雙方都已簽字,更重要的是這份合同在房管局備案,買賣雙方均不持有。
中介與“炒家”的合謀
清水苑番禺吉祥道分店的經紀阿紅最近接到了一個大單:湖北的姚先生需要在廣州碧桂園一次性買入4套房子,條件只有一個,希望4套房子是同一個業主,容易談判。
為了贏得姚先生的信任,阿紅還鄭重寫下了“某某5套房產屬于同一業主”的保證書。
盡管這5套房子房產證上“共有權人”的名字并不一樣,但現在它們有一個相同的全權代理人——黃費鴻(化名)。
他被當地中介尊稱為“黃叔”,是廣州碧桂園里最大的“炒家”,平時很少親自參與交易,只是在最后簽約時才現身,更多的時候是一個叫“陳雪兒”的助手代他出面,電話里阿紅親切地稱她為“雪兒姐”。“炒家”正在從房價近乎癲狂的深圳轉向廣州,為越來越多的廣州人所熟悉。
嚴格意義來說,“炒家”和原業主的交易并未全部完成,為了規避稅費,“炒家”往往在一次性支付房款后,得到原業主的一份“全權委托書”,而并未在房管局進行備案和過戶。
當有廣州碧桂園業主放盤時,會有不止一家的地產中介在第一時間通知黃叔,或許是市場嗅覺更加敏銳,在一般客戶還在猶豫之際,他就已經果斷出手。而當一般客戶終于下定買房的決心時,這套物業已經被重新掛在了中介公司的櫥窗里,什么都沒變,多的只是少則幾萬多則數十萬的價差,和一份全權委托書。
“炒家出手果斷、懂行情,根本用不著經紀苦口婆心,而且一套房子至少可以賺兩次傭金,何樂而不為。”在地產經紀阿華眼里,中介理所當然更愿意和“炒家”打交道。
法律專家提出:炒家用全權委托書炒房有很大風險,因為該物業的產權所有人名字仍然是原業主,理論上原業主仍然有可能對該物業進行其他處置。
盡管房地產中介服務管理所的史小明書記一再強調,指向不明確的全權委托書不受法律保護,然而,類似的全權委托書正在成為二手房地產交易市場中的常態。專家們的擔心很少成為現實,因為“炒家”從來都不會把房子捂在手上太久。
黃叔上個月以150萬元的總價從清水苑吉祥道分店買入碧桂園雅苑80座G01和68座G02。一個月后,辦理了相關手續,這處物業的售價改為180萬元,來看房的人絡繹不絕。其他兩處物業的全權委托書上的日期分別是8月13日和8月24日。
清水苑研究部的一份資料表明:廣州部分物業前后兩次交易時間差僅一個月,但賬面盈利可以達到32.5%。“至于價格,商量的余地很小,因為‘炒家’幾乎壟斷了市場。”阿紅告訴姚先生。“炒家”的售價比一般市價要高,而且客戶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可能,畢竟“只此一家”。
阿紅做了這樣的一個比較:黃叔手上華苑9座的房子,102.5平方71萬,是一個北向的空房,華苑36座普通業主的一套房子,102.5平方70萬,南向帶全部裝修和家電。
而在經紀阿華看來,這套房子很快就會轉到黃叔的名下,他應該不會放過這套“筍盤”。(文中“清水苑”為化名)
(孟登科)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