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焦香,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男女邪恶做爰猛烈动图,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

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浙江織里:產城融合孕育出的中國童裝之都

2018年09月10日 11: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 

昔日的低小散到如今的高精專 織里童裝城的金名片越擦越亮來源:中國新聞網

  (改革開放40年)浙江織里:產城融合孕育出的中國童裝之都

  中新社浙江織里9月10日電 題:浙江織里:產城融合孕育出的中國童裝之都

  中新社記者 陳舒一

  伴著燈光、踏著音樂,數十位五六歲大的兒童模特在T臺上有模有樣地展示今年秋冬童裝的新品。在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童裝設計中心三層,一場關于兒童服裝的新品發布會,吸引了眾多童裝設計師和供貨商前來觀看。

  歷史上“遍聞機杼聲”的織里,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和調整,現今已成為“中國童裝之都”,過去“一個扁擔兩個包,走南闖北到處跑”的家庭作坊式童裝產業,如今占據著中國童裝市場半壁江山。

資料圖:第三屆“中國·織里”全國童裝設計大賽總決賽,童裝小模特展示作品。<a target='_blank' >中新社</a>發 熊然 攝
資料圖:第三屆“中國·織里”全國童裝設計大賽總決賽,童裝小模特展示作品。中新社發 熊然 攝

  上世紀70年代末,現織里所屬的軋村一帶村民,自發在本地及外地售賣手工制作的枕套、童裝繡片等繡品,并形成集市,這一星火很快成燎原之勢,拉開了織里童裝產業的大幕。

  “經過40年的發展,織里鎮先后建立起中國有較大影響力的兩大成熟童裝市場”,浙江省湖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范慶瑜表示,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織里鎮完成了從“農民創業”到“產業創新”,再到“產城融合”的華麗蛻變。

  “中國織里童裝城”和“中國服裝設計研究中心童裝分中心”于1997年9月成立,織里逐漸摒棄小而散的發展模式,打造面向童裝產業的服務平臺。此后十年間,相關的印花、繡花、砂洗、面輔料企業不斷成長,勞動力市場、聯托運市場等也相繼升級,2015年全鎮童裝類企業達8362家,從業人員約20萬人,織里童裝產業集群規模突顯。

  浙江省2003年提出“八八戰略”,要求進一步發揮浙江省八個方面的優勢、推進八個方面的舉措。在“八八戰略”指引下,織里鎮政府按照“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塊狀特色產業優勢,加快先進制造業基礎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總體要求,以增強童裝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為導向,打造織里童裝金名片。

  然而,織里童裝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2006年的兩場大火,讓織里童裝產業意識到無序發展的嚴重后果。省市區投入3.5億元人民幣,將13800多個房主(業主)1060幢建筑的生產區、生活區水平分離,徹底整改存在了20多年的生產、經營、居住“三合一”生產模式,將織里鎮從一個亂哄哄的“大工廠”轉變為管理有序的“經營城市”。

  “進入21世紀,童裝產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并開始向品牌化和‘微笑曲線’兩端發展”,著力提升設計和銷售能力”,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區委書記吳智勇介紹稱,近些年童裝產業的規模和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并逐步向安徽、河南等周邊省份外溢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織里鎮于2013年投資2000萬元打造中國織里童裝設計中心,經過五年發展,已成為織里童裝流行趨勢、流行品牌的發源地。

  “吸引我來這里創業的原因是政策優惠,配套服務齊全。”入駐該中心三年的童裝設計師胡麗瓊說,她創立的設計公司主打兒童羽絨服、夾克、外套,一個月要設計一百多個款樣,一年上千款,市場需求量很大。

  胡麗瓊說,設計中心服務到位,不僅租金全免,提供免費樣衣制作間,還經常舉辦新品發布會、帶領設計師進行專業培訓。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織里規模龐大的傳統童裝業逐步向網絡童裝市場轉型。2012年織里鎮與阿里巴巴合作,打造“阿里巴巴·織里產業帶”,并形成三大“淘寶村”,截至2017年底三村共有近2000家電商企業。

  其中2013年創立的大河社區,吸引了新織里人方強。從小作坊到開設三家天貓網店,方強按需供應,助推生產升級。“未來我們希望實現線上線下的訂單,通過生產系統直達物流端,快速發貨”,方強頗有信心地說。

  “時尚看巴黎,童裝看織里”,這既是織里童裝的自身定位,也是織里人未來的奮斗目標。吳智勇指出,改革開放40年、“八八戰略”實施15年的實踐經驗,成為推動織里改革、破解難題的金鑰匙,未來他們將助推織里童裝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完)

【編輯:張燕玲】

>產經頻道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