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焦香,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男女邪恶做爰猛烈动图,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

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銀行對“房租貸”態度愈加謹慎 有APP已下架該產品

2018年09月10日 02:3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 

  銀行對“房租貸”更加謹慎 真正申請到房租貸支付租金的客戶實際上并不多

  平安銀行APP下架“房租貸”

  業內人士指出,去年年底,部分銀行宣布進軍住房租賃市場后,確實宣布會推出房租貸產品,但實際上,銀行還是比較謹慎,真正申請到房租貸支付租金的客戶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多,有的銀行其實一直都沒有實際開展這一業務。

  隨著個別長租公寓跑路事件曝光,銀行對房租貸這一新產品的態度越來越謹慎。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平安銀行APP上搜索“房租貸”,已經找不到相關金融產品,而建行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建融家園對同類產品“按居貸”的介紹也更加謹慎。

  現狀

  平安銀行APP上已無房租貸產品

  近日,有消息稱,平安銀行針對租房提供的信貸產品“房租貸”從它的APP中悄然下架,同時也停止了其與包括蛋殼等租房中介機構的合作。昨天,北青報記者在平安銀行APP上搜索房租貸,的確沒有發現相關產品,但如果向客服提問,還是可以得到有關介紹材料的回復。平安銀行的合作伙伴蛋殼公寓有關人士對此表示,平安銀行在全國給蛋殼的(信貸)額度用完了。因為用平安銀行貸款租房的人還挺多,目前蛋殼這邊在積極溝通,具體恢復日期還不能確定。

  據介紹,平安銀行的房租貸是基于與房行(從房東手中收取房源統一裝修后提供給租客的租房服務公司)/房地產開發商合作的租房場景設計的一款貸款產品。客戶在指定房行/房地產開發商、地區進行租房時可以選擇平安銀行的房租貸產品一次性支付房租給房行/房地產開發商。然后以每月償還貸款的形式實現房租月付。房租貸的申請條件:借款人年齡在21-40周歲,含21歲和40歲;借款人與租房人為同一人;借款人名下沒有未結清的房租貸產品;與平安銀行合作的房行/房地產開發商簽署了有效的租賃合同。

  追訪

  “建融家園”平臺已無“按居貸”具體信息

  去年11月,建行在業內率先進軍住房租賃市場。針對住房租賃市場的痛點和難點,建行著力打造了住房租賃服務平臺系統——“CCB建融家園”,為租客提供搜索房源、預約看房、租金股價、在線簽約、在線繳費、金融產品等服務。而可以用來支付租金的“按居貸”備受關注。8月31日,北青報記者登錄“建融家園”還可以看到有關“按居貸”的介紹信息:年利率最低6.3%,最大額度100萬,可以用來支付房租。可昨天北青報記者再次登錄時,點開“按居貸”額度查詢時,沒有看到這些具體信息,代之以實名認證的頁面。

  建行北京地區某網點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按居貸產品只在南方試點過,但在北京和全國很多地方的具體實施細則沒有出來,一直沒有真正上線辦理。

  聲音

  部分銀行對房租貸持謹慎態度

  房租貸的初衷是通過銀行信用穩定租賃關系,為百姓租住安居提供保障。但事實上,從房租貸這一產品問世以來,就不斷受到一些業內人士的質疑。租金本身就是按月支付的,付不起房租的人如何支付房租加利息?這樣的貸款有必要嗎?

  業內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去年年底,部分銀行宣布進軍住房租賃市場后,確實宣布會推出房租貸產品,但實際上,銀行還是比較謹慎,真正申請到房租貸支付租金的客戶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多,有的銀行其實一直都沒有實際開展這一業務。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銀行提供的貸款服務,雖然是針對部分開發商提供的長租房源,但租賃消費是屬于時間消費,居住是基本生存需求,如果租房都選擇貸款,那么不僅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也不利于房地產的理性消費。現在銀行推動的租房貸款主要針對的是開發商的長租房源變現,這種業務有利于銀行和房地產開發商,但對于租戶來說卻沒有任何好處。租賃貸款變相給了租賃加杠桿的機會和概率,要是能貸款,那么投機者就會利用其中的套現空間,給市場埋下風險隱患。

  事實上,最近長租公寓領域爆發的風險事件及金融亂象也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張大偉的擔心。雖然出現風險的并不是銀行貸款,但是監管部門也提高了警惕。日前,北京市住建委表示,已經會同市銀監局、市金融局等啟動調查“租房貸”,將嚴查中介機構的資金來源和流向,一旦查實違規行為,將從嚴處罰。

  文/本報記者 程婕

【編輯:張燕玲】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