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3日電 臺“經續會”落幕了但事情才要開始,516項共同意見中有多少可以確實執行?企業界最關心的取消投資大陸上限40%,讓業界卑微的希望終究還是無法實現,此舉恐將進一步加速臺資企業出走至香港掛牌的熱潮。
據東森新聞報道,“島內企業赴大陸投資40%上限取消”在“經續會”上多次討論攻防,最后讓“取消企業赴大陸投資40%上限”列入其它意見中。對積極參與“經續會”提出建言的產業界來說可說是相當大的打擊。
據悉,受限于企業投資上限40%的限制,最近幾年來臺資企業開始轉往香港掛牌,分析臺資企業舍臺灣就香港掛牌的重要原因中,臺資企業在香港掛牌募集的資金,可100%投資大陸,不受臺灣對赴大陸投資,不得超過凈值40%限制的影響,在可以自由籌資的情況下,不必再由臺灣母公司花錢投資,有助營運及生產規模的有效擴大,進一步提升獲利,再回饋給母公司,可說是一舉數得。
早期在1990年代臺商赴香港掛牌上市的公司中,多屬制鞋代工等傳統產業,包括裕元、永恩、新灃、創信、信星鞋業、港臺集團及耐力集團等,都與制鞋有關,2000年以來,大型電子業分割赴港上市隱然成為新主流,統計目前臺資企業在香港掛牌多達40家,包括富士康、晶門科技、冠捷、康師傅、裕元、永恩、巨騰、敏實、順誠、精熙等。
去年有8家掛牌,分別是富士康、新焦點、圣馬丁、福茂控股、佳邦環球、巨騰國際、順城控股、敏實集團等;今年上半年則有友佳國際、精熙科技、凹凸科技等。
根據券商推估,未來有意赴香港掛牌的,還有鴻海集團的鴻勝、統一集團子公司、華碩集團子公司、光寶科旗下子公司、多普達等,去年新增8家寫下高峰紀錄,預期今年還有10-15家排隊等著去香掛牌,預估今年臺商赴港掛牌家數將超過50家。
臺資企業赴香港掛牌家數還在持續增加中,尤其是去年鴻海旗下富士康國際控股在香港掛牌,籌資近40億港幣,掛牌后股價從港幣4元以下一路升上10元之上,創造當年香港新股紀錄,上市后漲幅高達226%,富士康搶錢成功,成為臺資企業心目中的典范,預期這股熱潮將持續2年以上,尤其是投資大陸上限40%無法松綁,恐將進一步引爆臺商出走香港掛牌熱潮。
法人分析,許多臺商赴香港掛牌時規模并不大,但在順利募集資金、擴充產能、提高營運績效下,規模也日益擴大,獲利能力增加,再進一步帶動股價成長,回饋母公司貢獻增加,形成良性的循環,這也是臺商勇于前進香港掛牌的重要原因。
目前臺資企業在香港股市中占比也日益提高,在臺資企業排隊等著掛牌的情況下,可預期未來比重只增不減,成為港股中的新興勢力,臺灣股市面對這股出走潮,被邊緣化的危機也將日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