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十日電(記者 尹丹丹)備受關注的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行)內地A股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IPO),已獲中國證監會批準。此間市場普遍樂見其成,指其不僅有助提升A股銀行類股票估值水平,而且預示著優質境外上市企業有望陸續回歸,為內地投資者增添機會,更長遠利好A股市場發展。
中國證監會九日晚間發布公告:“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這意味著內地股市首家A+H股上市銀行和權重股新貴即將誕生。中行也是中國四大商業銀行中首家回歸A股市場的銀行。
根據中國證監會于六月五日晚公布的中行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該行擬最多發行一百億股A股,集資不超過二百億元人民幣,募集資金將計入核心資本。此前四天即一日,中行在香港成功掛牌上市,共募集資金逾七百五十四億港元,是六年來全球最大宗IPO項目。
雖然說明書沒有披露具體的發行價及時間表等信息,但人們相信中行此次IPO將在多項指標上刷新A股紀錄。對于沉淪熊市多年、終于重拾升軌僅半年多的內地股市而言,此只A股“巨無霸”登陸自然引起了人們對市場承受能力的關注。
截至目前,市場分析多持樂觀態度。因為中行回歸A股消息談論已久,加之當下市場資金較為充裕,經風歷雨的內地股市投資者業已成熟許多,大盤走勢應不會受到根本性影響。
業內人士普遍認同,因A股和香港H股的聯動性日益增強,在H股發行時受熱捧的中行登陸A股,會使A股銀行類股票產生比價效應,進而提高銀行股整體估值水平。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作為中國證券市場順利實施股權分置改革、重啟IPO活動后首家回歸的境外上市國有大型企業,中行此次IPO預示著一批類似的大型航母級國企將陸續“海歸”。
過去數年間,多家資產優良的大型國企因內地市場的承受能力等問題而選擇到海外上市,這固然有利于企業提高公司整體素質、管理和經營水平,走向國際化,但也引發了人們對國內證券市場總是缺乏優質供給的憂慮,有權威人士甚至擔心國內資本市場會出現“空心化”問題。
有消息說,除中行外,還有多家境外上市大型國企在積極準備A股上市計劃。它們的回歸將為A股增加優良的投資對象和投資機會,使內地投資者也分享到中國經濟的廣闊發展前景和高速持續增長所帶來的成果;同時,促進A股市場重塑和形成健康的價值投資理念,真正夯實市場基礎,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全發展。
也許,短期看,中行等國企航母登陸A股會給股市帶來一些震蕩和調整,但整體和長遠上,對市場本身和投資者都屬利好。
不過,唱好前景的同時,市場人士也紛紛提醒,市場承受能力仍是監管層需要重視和考慮的問題,為此應掌握好超級國企“海歸”的節奏,并做好有關配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