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省(市)重點新聞網站和新浪、搜狐等知名商業網站多名記者組成的“富民優先江蘇行”采訪團,今天上午采訪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李源潮書記詳細介紹了江蘇省近三年來實施“富民優先”的主要情況,并在輕松詼諧的氛圍中,一一回答了記者們提出的問題。
“富民優先”是中央精神和江蘇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三年前,江蘇根據省情陸續提出了“四個優先”,即“富民優先、科教優先、環保優先、節約優先”,其中“富民優先”居首。這是基于什么提出來的?
“是基于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李源潮說,“江蘇作為東部沿海經濟較發達省份之一,貫徹黨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必須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融入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做到發展經濟與造福百姓的統一。”
同時,“富民優先”也是基于江蘇經濟總量雖大、但老百姓富裕程度還不夠高的特殊省情提出來的。這一特殊省情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江蘇GDP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總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去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而與之形成反差的是:江蘇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徘徊在全國第七和第五位,特別是南北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不同群體的利益矛盾較突出。
因此,優先解決人民群眾富裕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盡相稱這個難題,已成為一個緊迫任務。2001年江蘇省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富民強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奮斗目標。
李源潮強調,把“富民”置于“強省”之首,不僅僅是一個詞序的調整,更標志著江蘇在發展指導思想上的一個重大轉變。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是黨中央對江蘇發展的目標定位。在“兩個率先”的推進中,江蘇用“不含水分”、“人民得實惠”、“老百姓認可”來定位江蘇的全面小康。同時,在全國率先制定了省級全面小康四大類18項25條指標體系,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00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00美元和人均GDP超3000美元捆綁一起,作為衡量全面小康的核心指標,引導各級干部把富民作為最賣力的工作、最過硬的政績。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后,江蘇強調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兩個率先”的全過程,并把“富民優先”作為江蘇科學發展的鮮明導向。
在談到富民的結構時,李源潮反復提到“惠及全體、共同富裕”,他用了一個經濟學語言——“帕累托”邊際效應,就是在不損害各方利益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的整體利益。在實踐中,江蘇省把利益的和諧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核心,做到“五個兼顧”:兼顧國家、企業、群眾的利益,兼顧發展進程中能力強的群體與能力弱的群體的利益,兼顧改革中得益較多群體與得益較少群體的利益,兼顧社會中先富群體與后富群體的利益,兼顧不同行業群體之間的利益,努力實現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