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我們必須正視香港被邊緣化的問題!”昨天在一個有關國家“十一五”規劃與香港角色的大型研討會上,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許仕仁發出如是警語。
而昨天公布的一項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香港還高踞榜首。何來邊緣化之憂呢?如果只看到鼻子底下一點,上述樂觀判斷當然成立,無可非議,但是只要將眼光望遠,眼界放寬,就會有不同的視角,發現另外一幅圖景,得出另名一個結論。
看看許仕仁司長昨天是怎么看,怎么講的。他發現,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將推展多項大型基建計劃,其中包括在各省區發展公路鐵路網;在廣東省內廣州將會發展成為地區樞紐;珠三角多個城市將積極發展港口設施;廣州、深圳機場亦會不斷擴展其規模及服務網絡。面對珠三角城市基建發展,加上它們在位置上較接近貨流的源頭,許司長自然而然得出結論:我們必須正視香港被邊緣化的問題。基建如此,物流如此,那么金融、信息、商務等服務行業是否亦會如此呢?過去內地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多要經過香港,現在物流漸有條件過港門而不入,今后人流、資金流、信息流不是一樣,也可以經過港門而不入嗎?果如是,香港還能說沒有被邊緣化嗎?
面對挑戰,怎么辦?溫家寶總理說“知難不難”,套用在香港,就是知邊緣化,就不會被邊緣化。現在特區政府已經看到了問題和隱憂所在,這是成功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畢竟香港在經濟運行機制、市場環境、經濟實力、國際網絡、專業人才等方面具有“獨門”強項,只要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一道,未雨綢繆,善加應對,一方面放下身段,切實加強與內地,特別是廣東、深圳的經濟合作與融合,積極配合和參與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主動實現與內地基建的銜接,清除種種限制經濟要素流動的障礙;另一方面,不斷鞏固現有優勢,強化創新和增值能力,全面提升競爭力,香港不僅能避免邊緣化危機,而且可成為推動區域經濟整合與發展的核心力量。(摘自香港商報3月21日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