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4日電 新京報消息,昨日,《中國社會評論》主編、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鄧正來透露,他和學術批評網負責人、中國政法大學楊玉圣教授等已明確商定,今年3月15日,他們將聯合國內100至150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著名教授聯名發出倡議書,呼吁從2006年起,高校教授(研究員)不能剽竊抄襲,不能發生學術腐敗;一旦發現學術腐敗者,教育部和學校一定要對其進行處理。
中國法學會:研究用法律規范學術制度
近年來,學術界抄襲、剽竊、偽造學歷騙取職稱、偽造證明騙取碩、博士點等學術腐敗現象屢被曝光。如何規制學術腐敗的發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法學會昨日專門召開“如何用法律規范學術制度”座談會,鄧正來教授與會透露了上述信息。
教育部法規司辦公室主任張文在研討會上也透露,我國正在起草“考試法”,在考試法中規定各種考試的規范,進一步遏制學術腐敗。
教育部官員:8萬字作品被一教授抄襲
張文指出,學術腐敗是一個社會問題,它造成的后果非常嚴重,導致了我國整體學術水平的降低。
對于鄧正來教授提出的學術界聯合打擊學術腐敗,張文表示贊同。張文還講了一個她親身遭遇被抄襲的事情。她曾經寫過一本教育方法方面的書籍,結果最近在西單圖書大廈買到一本南方某大學教授寫的書里,“竟然有8萬多字內容完全相同,沒有注釋引用出處。”她說,當她給作者打電話時,對方表示沒有想到她們能看到這本書。張文昨天坦承,當前我國的學術評價制度確有問題,她建議應對學者建立誠信記錄。
吉大教授:行政長官應脫離學術
專門負責學術打假的楊玉圣教授將學術腐敗劃分為:權學交易、錢學交易、學色交易、學術不端、學術的低水平重復。楊玉圣和鄧正來教授認為,學術資源分配體制不夠合理、學術評價體系不合理、社會風氣和個人品行是學術腐敗存在的主要原因。
鄧正來教授指出,現在國家重點基金項目、部級重點項目的申請過程中存在著學術資源的分配不合理的現象。
鄧正來還建議,行政長官應脫離學術。他指出,一些學術項目的評審過程中,一些行政長官是評議人,結果評的是自己申請的課題。楊玉圣建議各高校副校長、黨委副書記以上的官員不要當碩、博士生導師。 (廖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