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4日電 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24日在公開場合強調,要全面推進松花江水污染治理工作。
1月24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周生賢在會上通報了松花江水污染生態環境影響評估階段性成果的情況。
周生賢強調要全面推進松花江水污染治理工作。 第一,繼續加強環境監測,確保沿江人民飲用水的安全。一是繼續加強松花江、黑龍江環境監測工作。在松花江干流事故發生點以下至黑龍江撫遠段共設了16個監測斷面監測地表水;二是加強沿江城鎮集中式飲水水源和地下水飲用水源水質監測;三是繼續開展松花江底泥、冰及水生生物監測工作;四是繼續開展中俄界河聯合監測工作。
第二,深入開展松花江水污染生態環境影響評估的研究。繼續開展污染事故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科學研究,科學指導今春化冰期及以后的污染防治工作;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按期在3月份提交下一階段研究的報告。要以此為契機,拿出高水平的研究報告。要通過生態評估工作,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產生一批科研成果。
第三,組織實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目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基本完成,要以促進松花江流域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為出發點,優先保證大中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重點改善流域內對生產生活及生態環境影響大的水域水質,通過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開展清潔生產、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等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進一步改善松花江水環境質量。
第四,繼續做好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組織吉林和黑龍江兩省環保部門嚴密監控沿江污染源的情況,做好入春前沿江巡查防控工作;加強城市供水安全管理,特別是保證沿江取水口的取水安全;密切關注水質對魚類的影響,加強水產品安全監測工作;做好爆炸現場殘余物的處置工作,防止新的環境污染。
第五,建立健全環境應急長效機制。加大投入,切實加強環境應急工作。用2-3年的時間基本建成環境安全應急防控體系,從組織機構、應急專業隊伍建設、裝備配置、法制建設、技術標準、科技進步、應急信息平臺和應急綜合指揮系統等各個方面入手,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主要作用,全面加強應急能力建設,構建國家、省、市和縣四級環境預警監控網絡、環境監測網絡、環境監察執法網絡,提高環境應急工作預警預測、監測、處置、后期評估和修復等方面的能力與水平。(據中國網文字直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