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潘旭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發展中心主任陳燕平于正在此間召開的“中德環保合作研討會”上表示,政府綠色采購因具有消費規模大和市場帶動作用明顯等特點,可以成為引領綠色消費的重要手段,是中國建立可持續消費模式的突破口。因此,中國應借鑒國際經驗,盡快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推行政府綠色采購。
陳燕平稱,中國建立可持續消費體系的切入點有四個方面。一是積極實施環境友好型產品與服務認證制度,包括環境標志產品、有機食品等;二是大力推行政府綠色采購;三是通過國際互認等有效方式,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綠色貿易通道;四是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引導大眾綠色消費。其中,政府綠色采購制度是發展循環經濟,構筑綠色消費模式的重要措施和突破口。這一方面是由政府綠色采購的較大市場效應所決定的,另一方面,它又對上述其它四個方面的措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據悉,中國二00三年實施《政府采購法》后,當年政府采購額達到一千六百五十九點四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六點七,與二00二年相比,增長了百分之六十四點四。去年中國政府采購規模達二千五百億元。今年中國政府采購規模將突破三千億元?梢灶A見,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公用事業的不斷加強,管理的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的規模將會持續增長。
中國已具備了推行政府綠色采購的市場條件。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起的中國環境標志計劃誕生于一九九三年,目前已經由國家環?偩峙鷾暑C布了五十六項環境標志標準,已有一千一百多家企業,兩萬一千多種產品獲得中國環境標志認證,形成了九百億億產值的環境標志產品群體。
陳燕平介紹,環境標志產品的特性,主要從環境友好角度充分考慮減少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安全,資源能源節約和再生資源利用,產品的可回收和再循環。目前,中國已開展的環境標志認證包括環境保護國際履約類、可再生回收利用類、改善區域環境質量類、改善居室環境質量類、保護人體健康類和節約能源資源等六大類。中國環境標志計劃實施十余年,較好地配合與支持了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由于中國環境標志計劃在產品綠色標準制定方面跟蹤國際同類標準發展動態和趨勢,協調有關的工業協會和企業,使中國環境標志標準技術較為成熟,在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制度方面積極完成與國際標準的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