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汪道涵先生走了。
1991年12月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成立時,汪先生以76歲高齡出任海協會會長。他在海協會會長任內,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和兩岸關系的改善與發展,留下了歷史性的“汪辜會談”和“汪辜會晤”兩大遺產。而與汪先生一起合力留下這兩大歷史遺產的另一位老人、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則已在今年年初去世,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分別在年初和年尾相繼辭世,大陸與臺灣同胞深表哀悼,同時對海峽兩岸關系的未來發展和走向,表現出極大的關注。
1993年的“汪辜會談”和1998年的“汪辜會晤”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曾經引起海峽兩岸和整個國際社會的密切注視。這是海峽兩岸授權民間機構最高負責人的會談,標志著兩岸關系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兩位老人都具有歷史發展的戰略性眼光,在會談中表現出了高度的智慧,從而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上,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為促進兩岸經濟合作,發展各個領域之間的交流,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人們還記得,在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兩次會談之后,兩岸關系一度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
然而,這一大好的局面遭到了以李登輝和陳水扁為代表的“臺獨”勢力的蓄意破壞。先是李登輝拋出“兩國論”的分裂主張,拆毀了兩會商談的政治基礎,阻撓汪道涵會長訪臺,致使兩岸協商被迫停止。李登輝之后上臺的陳水扁公開拒絕一個中國原則,變本加厲地推行“臺獨”路線,兩岸關系因此陷入緊張僵局,時至今日兩會未能再續協商。而今辜振甫先生和汪道涵先生先后逝世,在“臺獨”勢力的干擾破壞下兩岸關系持續低迷,回首往事,人們倍加懷念兩位老人以及他們的歷史功績。
汪道涵先生在談到北京關于“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時曾作過這樣的詮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目前中國尚未統一,雙方應共同努力,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一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是不可分割的,臺灣的政治地位應該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討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汪先生主張兩岸關系的發展,應放在中華民族崛起的戰略高度來考慮,因此他倡導解決兩岸問題要采取“平等協商”的辦法,相互融合,最后水到渠成,實現統一。顯然,所有這一切依然是目前中共當局對臺政策的核心內容。
汪道涵先生走了,汪辜會談已成絕響。目前雖然面臨重重困難,但打破僵局,持續發展兩岸關系,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重任落在后來者的肩上。今年年初辜振甫先生去世時,汪道涵先生在他的唁電中曾表示:“汪辜會談,兩度執手;九二共識,一生然諾……期我同胞,終能秉持九二共識與汪辜會談之諦,續寫協商與對話新頁。”是的,“臺獨”勢力只能猖獗一時,決不會永遠得逞,兩岸的協商與對話是任何人封鎖不住阻撓不了的,正如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先生在哀悼汪道涵逝世的電文中所說:“九二會談,雖成絕響,兩岸新局,已然展開”,今年以來,連戰先生、宋楚瑜先生和郁慕明先生先后訪問大陸,受到了中共當局和大陸同胞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款待,充分表明兩岸關系的新局面已經開始出現。
我們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在深切悼念汪道涵先生的同時,堅信通過中國人的政治智慧, 臺灣問題一定能夠圓滿解決,海峽兩岸總有一天會實現統一,這一信念我們絕不動搖。(法國《歐洲時報》29日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