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5日電 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今天在臺灣《中國時報》發表文章,重溫先賢典范,紀念臺灣光復六十周年。
馬英九在文章中說,為了紀念臺灣光復60周年,從九月起,我們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左右外墻上掛上臺灣抗日先賢的巨像,并將以連續更替的方式延續下去,他們是蔣渭水、李友邦、羅福星、莫那魯道、林獻堂、連雅堂、賴和、張我軍、楊逵…等等前輩。他們代表了日據時代臺灣精神的開創者,在光復節的這一天,我們有必要重溫典范,再造時代精神。
馬英九回顧了甲午戰爭后清政府割讓臺灣的歷史。他說,日本提出強割遼東與臺灣,同時派出軍艦占領澎湖,造成既定事實,無論是京城和臺灣都出現激烈的反對聲浪;大清王朝土崩瓦解后,當大陸走向救亡圖存的艱辛道路的時候,臺灣人民也步入漫長的抗爭歲月。
馬英九說,表面上,臺灣被迫與大陸分離,實際上兩者的生命之旅從未切割,兩岸志士仁人始終相互支持,并肩作戰。日本據臺的第二年,興中會即在臺灣成立分會,臺灣前輩不僅反抗日本統治,同時直接參與國民革命,在打倒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目標上,臺灣和大陸并不存在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