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7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北京大學-香港青年協會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六日公布六項有關內地及香港青少年的比較研究。研究發現,香港大學生選擇職業會從較實際的角度考慮,而內地大學生則出現較多理想化的特點,其中包括希望一份職業可同時滿足個人發展、社會地位和福利環境。
在“內地與香港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及其人格的關系”研究發現,香港大學生對職業較現實,而構成本地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包括三個主要因素,分別為:個人價值與福利待遇;工作特點;及個人發展與社會地位。本地大學生把職業實現自我價值和職業本身的福利待遇同時進行考慮,另外亦把職業實現自我發展和職業社會地位同時進行考慮,反映本地大學生對職業要求較從實際角度出發。
至于內地大學生對職業則出現較多理想化的特點,而構成內地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有三個主要因素,分別為:個人價值;社會地位;及福利環境。內地大學生傾向認為職業要同時滿足個人發展、社會地位和福利環境,反映內地大學生較注重職業對個人價值的實現。
此外,在“內地與香港大學生的學業倦怠狀況及其自身因素的關系”研究中,結果發現香港大學生的學業倦怠感較內地大學生為高。香港大學生相對內地大學生較傾向認為學業的成敗取決于自身的因素。在估量具體情境時,香港大學生對情境的控制力相對較為不足,并對其應對方法的有效性評價亦相對較低。因此,香港大學生在檢視學業倦怠感的其中兩個重要部份──衰竭感及譏誚感亦相對地較高。
最后,在“內地與香港大學生之自我價值感及其與人格、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的關系”研究中發現,在列舉的六項因素中,內地大學生的自我價值感來源依次為軀體吸引力、感情生活、國家榮譽、個人素質、家庭經濟和學業成績,因素內涵跟香港大學生完全一致,兩者只在次序上略有差異。研究顯示,兩地大學生的自我價值感來源中,家庭經濟和學業成績均排在最后兩位,而軀體吸引力則放在自我價值感非常重要的位置。
北京大學-香港青年協會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于今年剛完成了六項青少年發展比較研究,并于今明兩日在香港舉行“從青年研究看今日青年”內地-香港專家圓桌會議暨公開論壇,從而促進對兩地青少年的了解。(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