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焦香,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男女邪恶做爰猛烈动图,亚洲区一二三四区2021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一些城市將無地可用?調控敲響“賣地生財”警鐘

2006年08月16日 14:52

    6月24日,南京街頭出現一幅“善待土地”巨幅廣告宣傳畫。6月25日是第16個“全國土地日”, 也是中國《土地管理法》頒布20周年紀念日,2006年“全國土地日”的宣傳主題是“依法合理用地,促進科學發展”。 中新社發 鐘山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8月16日電 在賣地生財的“經營城市”熱潮中,有關部門預計,5~10年后,浙江一些城市將面臨無地可用的窘況。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載文指出,中央和地方要雙管齊下,探尋可持續的地方發展模式。

    地方財政收入“新舊兩重天”

  杭州市地稅部門日前對今年該市房地產行業地稅收入作出“前景堪憂”的預測。地稅部門稱,隨著國家調控力度的加大,杭州2006年的房地產行業地稅預計將減收14.31億元,下降25.14%。在房地產業一度熱鬧火爆的這個城市,這樣的趨勢在去年已經出現。

  杭州房地產開發較為集中的西湖區,在“調控”的聲聲警鐘中,地方財政收入已是“新舊兩重天”。

  去年西湖區的地方財政收入總體增幅和營業稅等主體稅種增幅和往年相比產生了較大回落。該區負責人承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宏觀調控影響。

  從2004年到2005年,西湖區房地產業地方財政收入增幅由55%降至9%,所占份額從54%降至46%。營業稅增幅從30%降至2%以下,占地方財政收入份額從55%降至46%。

  今年一季度的統計表明,西湖區房地產企業入庫稅收同比下降達45.1%,受此影響,西湖區的地方財政收入同比下降10.2%。

  杭州全市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一季度,杭州市房地產企業入庫稅收為23.14億元,下降13.2%,導致杭州市財政收入增幅出現較大回落。市財政負擔壓力增大,一季度全市財政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9.5個百分點,市本級更高出19.6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的減少令很多城區感到頭疼,有的財政局長抱怨“區財政快成吃飯財政了”,有的城區要求一年內暫停手提電腦、數碼相機等電子用品的采購,部門預算總體保持零增長,“準備過緊日子”。

  “分稅制”衍生“賣地生財”?

  在過去的相當長時間內,包括杭州在內的不少城市地方財政收入對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的依賴度非常大,很多正在大干快上的城市建設項目,其資金都來自賣地生財的“土地財政”。越來越嚴厲的調控政策不僅給“發熱”的樓市吹來了陣陣寒風,而且給這種“經營城市”思路敲響了警鐘。

  在浙江不少地方,土地出讓金已經成為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外收入的最主要來源。調查表明,2003年紹興縣的土地出讓金收入為19.2億元,占預算外收入的69.3%;金華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為20億元,占預算外收入的58%;義烏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15億元,占預算外收入的60%。很多發達地區的地方財政就是“土地財政”。

  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很多地方政府大舉賣地生財。浙江余杭前幾年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從1999年到2002年的4年中,杭州市余杭區發生了一股大規模的“賣地”運動。當地政府把和杭州市區接壤的36000畝土地陸續低價出讓給開發商。這批土地中有相當部分“圈”而未開,成為企業“儲備”。有的企業一次就“圈地”達數千畝。有的企業只是草簽了一份協議,就控制了很大一塊土地。有的企業作為招商引資進駐,享受各種優惠政策。

  據調查,余杭區從1999年到2002年底,簽訂出讓合同轉用、征用的商品房用地就達3l405畝,加上草簽的,總計達到36000多畝。而從1999年到2001年,杭州老市區總共才推出商品房用地7859畝。余杭這三四年賣出的土地已超過杭州老市區10年的商品房供地量。

  類似的故事還在許多地方發生。據了解,目前在杭州,還有一些土地圈而未開,有的圈地時間已經長達10年,經過層層炒賣,至今還沒有開發。一些城市平民和農民被強行拆遷,而獲得的補償款根本就買不起價格快速上漲的住宅,在他們的補償款和新建成樓盤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額利益。

  數據表明,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的浙江,土地稀缺對城市發展的瓶頸制約日益凸顯。有關部門預計,5-10年后,浙江的一些城市將面臨無地可用的窘況,這些年來大規模快速推進的城市化浪潮,將面臨后繼乏力的嚴峻態勢。

  有關專家指出,如果脫不出賣地生財的窠臼,本屆政府搞建設靠賣地,以后的歷屆政府,是否還能有足夠的土地來撐起“宏圖偉業”呢?

  [1]  [2]  [下一頁]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