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
![]() |
|
|
中國新聞出版界提出要做好發展這篇大文章 2001年1月15日 08:27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四日電 今天在此間結束的全國新聞出版局長會議上提出:中國新聞出版界要做好“發展”這篇大文章。 會議認為,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新聞出版工作堅持正確導向的核心,發展是新聞出版業循著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壯大繁榮的唯一正確抉擇。 會議指出,目前中國新聞出版業還存在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機制轉換、貿易壁壘以及粗放型經營等一些深層次問題,仍嚴重制約著出版產業的發展。必須加大改革的力度,掃除前進中的障礙,為新聞出版業在新世紀的更大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會議提出“十五”期間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將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并力爭取得明顯成效。這個調整包括產業布局結構、產品結構、所有制結構、價格結構、人才結構調整等等,這個調整過程是落后的生產能力被淘汰的過程,也是新的出版經濟增長點形成的過程;是發展和前進中的調整,是出版業在更高水平上的發展。 會議指出,“十五”期間出版業的結構調整,在布局上,要根據不均衡發展的戰略,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國有資產合理流動和重組,形成以試點集團為骨干,既有競爭又能互補,既能立足國內,又能走向世界的產業格局;要堅決貫徹中央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通過調整結構,使西部地區的新聞出版業上一個新臺階。在體制上,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根據出版行業的特點,逐步建立具有現代企業特征的微觀組織和運行結構;在機制上,要以轉變經營機制為突破口,建立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完善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通過機制創新增進出版業發展的后勁;在產品結構上,要通過深化改革和政策引導,扭轉過多依賴教材的被動局面,擴大學術著作和一般圖書的份額,積極開發利用出版資源,提高音像電子出版物在出版物總量中的比重,形成出版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會議強調,要把出版產業的結構調整與深化出版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緊密結合起來,與國民經濟發展的總目標緊密結合起來,與新世紀對新聞出版工作的新要求緊密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積極推進,務求實效。形成比較完善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精神文明建設需要的,符合新聞出版自身發展規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產品和文化產品不斷增長、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同時也要實現新聞出版業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有較大發展,進一步提高新聞出版經濟總量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為兩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的目標。(完)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